*王重陽書無夢令碑
金承安五年(1200年)刻立。王重陽撰書。呂道安、畢知常立石。原散置在祖庵鎮北郊王重陽墓側田野,1962年移竪於戶縣重陽宮後院集中保護。
此碑圓首方座,身首一體。通高230厘米(其中座高50厘米)、寬94厘米、厚27厘米。碑額橫題行書「無夢令」3字。碑正文行草,共5行,滿行9字... 碑記全文請按......
樓觀台道教碑石佚碑存目
蘇軾書樓觀詩刻石
刻於北宋,在說經台「靈應頌」碑碑側。明代字迹已磨泐難辨。《石墨鐫華》跋有載。
趙孟俯元十子贊碑
元刻,早佚。《石墨鐫華》跋中有「南中聞有此碑,未知誰是真本」之句。
希聲堂碑
元刻,早佚。元至元間樓觀道士朱象先撰文並書。《石墨鐫華... 碑記全文請按......
募建田峪鋼骨水泥橋記碑
民國二十六年(1937)刻立,李靜慈撰並書。此碑原竪於說經台東田峪水泥橋橋頭,不知佚於何時。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丁丑春暮,於自鳳翔奉調,承之斯土。莅事初,說經台監院雷道士明物,以募建田穀鋼骨水泥橋來告。工成攝影,請予文諸石。按志乘載,邑... 碑記全文請按......
又重修鐵索橋碑記
中華民國十一年(1922)刻立。此碑原竪於說經台東田峪鐵索橋橋頭,不知何時佚亡。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殘卷中。
蓋聞蕩平之治,始於道路;交通之利,尤賴橋梁。如田峪河舊有鐵索仙橋,自同治年間回①亂後,逐漸傾塌。向由樓觀台修補一次,居民行旅無不稱便。迄今數十餘... 碑記全文請按......
朱仙庵告示碑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立。此碑原竪於說經台西五十華里處之强峪朱仙庵中,不知佚於何時。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署周至縣事蔡爲出示渝禁事。據鬧莊所總約喻九成、樓觀說經台道人吳明亮禀稱,朱仙庵出當地畝,前蒙斷移。前令說經台備價贖回,即歸說經... 碑記全文請按......
鐵索橋碑
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說經台監院張永順立石。此碑原竪於說經台東田峪鐵索橋橋頭,不知佚於何時。
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樓觀台志》殘卷中。
蓋聞莫爲之前,雖美弗彰;既爲之後,雖勝弗傳。今田峪內有鐵索橋不知創自何時,年月亦無其數,重修不一。且前之修理,屢經台人之修... 碑記全文請按......
辛口峪鳳凰山玉皇廟碑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住持道士姬一良立石。此碑原竪樓觀下院辛口峪內之玉皇廟道觀,不知佚於何時。
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從來庵觀廟宇創建,必賴十方之募化以成功。茲山之開創,實先師之獨力,未借十方之粒米。山古名鳳凰,亦號華山。素無人...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朱仙庵記碑
清乾隆六年(1741)刻,住持趙智立石。此碑原竪於樓觀台西强峪內之朱仙庵,不知佚於何時。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天下教不必同途,而惟其有歸向之機。事不求異俗,第取其有相資之用。道教本之老氏,其在當年,關尹所以挈其逸駕,至聖之嘆爲猶龍,其無異也。而後世或...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吾老洞老君廟碑
清康熙五十八年(1917)刻立。李柏撰文。此碑原竪於吾老洞道院之老君廟前,今廟毀碑佚。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殘卷中。
終南山有說經台,西八里嵌山有吾老洞。林泉幽勝,秦中一大洞天也。上有老子廟,其創造顛末,詳對山之太峰碑記。至明季盜起,直攻山林,神殿紫宮,半...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樓觀記碑
清康熙二十年(1681)刻立,章泰撰。此碑原竪於說經台下,不知佚於何時。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惟周至東南境爲古樓觀。上有說經台,相傳爲老子著書之地。余因安插防兵,道經台下,登拜之。次見碧瓦參差,苔痕穿漏,恐歲月滋久,漸致崩催,因從而修葺之...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