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清
辛口峪鳳凰山玉皇廟碑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住持道士姬一良立石。此碑原竪樓觀下院辛口峪內之玉皇廟道觀,不知佚於何時。
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從來庵觀廟宇創建,必賴十方之募化以成功。茲山之開創,實先師之獨力,未借十方之粒米。山古名鳳凰,亦號華山。素無人...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朱仙庵記碑
清乾隆六年(1741)刻,住持趙智立石。此碑原竪於樓觀台西强峪內之朱仙庵,不知佚於何時。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天下教不必同途,而惟其有歸向之機。事不求異俗,第取其有相資之用。道教本之老氏,其在當年,關尹所以挈其逸駕,至聖之嘆爲猶龍,其無異也。而後世或...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吾老洞老君廟碑
清康熙五十八年(1917)刻立。李柏撰文。此碑原竪於吾老洞道院之老君廟前,今廟毀碑佚。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殘卷中。
終南山有說經台,西八里嵌山有吾老洞。林泉幽勝,秦中一大洞天也。上有老子廟,其創造顛末,詳對山之太峰碑記。至明季盜起,直攻山林,神殿紫宮,半...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樓觀記碑
清康熙二十年(1681)刻立,章泰撰。此碑原竪於說經台下,不知佚於何時。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惟周至東南境爲古樓觀。上有說經台,相傳爲老子著書之地。余因安插防兵,道經台下,登拜之。次見碧瓦參差,苔痕穿漏,恐歲月滋久,漸致崩催,因從而修葺之...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吾老洞上院記碑
清康熙二十年(1681)刻立。此碑原竪於吾老洞道院,不知佚於何時,原狀無據可考。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邑南二十五里曰嵌(上山下就)峪。峪水東奔,□騰赴渭。遙見山中萬木蒼然,鬱葱合匝者吾老洞也。徑陡拔頗艱,登涉五六里乃造其顛。大殿正對南山,... 碑記全文請按......
*佚名樓觀題咏刻石
約爲清代題刻。
刻石呈長方形橫式,寬1米、高0.39米。文正書五言古詩一首。嵌於說經台東碑廳東墻上。字迹清楚,但左端殘缺。其題咏如下:
不入終南勝],焉知隱者情]。白雲如有約],凉雨喜相迎]。地僻寒猶在],山深夏亦清]。浮名多自誤],空使羨躬耕]。經從何處說],台...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宗聖宮紫雲樓並說經台碑記
清咸豐十年(1860)七月刻立。譚理端撰並書。
此碑圓首,座佚,高1.80米、寬0.62米。文正書,正文11行,行39字。碑首浮雕二龍戲珠,額篆「皇清」二字。原竪處不詳。1978年樓觀台文物管理所收回嵌於說經台東碑廳東山墻。碑身基本完好,字迹清楚。
錄... 碑記全文請按......
*洞天福地四字刻石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立,李熙筠建。無書者姓名。
刻石共四塊,每塊高0.9米、寬0.8米。正書「洞天福地」四字,每字書一石,上款刻「道光丙午」,下款刻「桂林李熙筠建」。嵌於說經台盤旋路中途,石面基本完好。
... 碑記全文請按......
*黃蘊錦樓觀題咏刻石
清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1846年3月12日)刻。黃蘊錦題書。
題詩刻於清雍正十三年《重修說經台記》碑陰。碑文七行,行書五言律詩一首。詩文如下:
素有烟霞癖,今朝策蹇來。正逢老]君旦,一上說經台。樹亞綠侵袂,峰高]青入杯。誰解參衆妙,俯仰劇興懷。... 碑記全文請按......
*沖虛真人張元順墓碑
清道光二十二年(1824)九月刻立。吳明亮題。
碑圓首方座,身首一體。高1.32米、寬0.50米、厚0.18米。碑首雕二龍戲珠,額書「皇清」二字。碑中題「本台掌院沖虛元順張真人墓」l2字,上款爲「道光二十二年菊月令丹」,下款爲「本...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