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潭神應碑記

龍馬潭神應碑記 年份:公元1631

薛益

 

    瀘田疇坐高阜層麓者十之八,坦原平陸者十之二。池沼蓄水,桔槔引灌之制,自則壤以來, 未之見聞。庶草繁蕪,惟赤松是賴。稍或不時,坐視其槁。農人苦之,然竟無可如何也。

    州東北二十里,有龍馬潭。相傳李唐時有王昌者,家於潭側,一日入市,遇異人張姓,自號落魄仙,呼昌為易元子,授之道術,以馬送昌歸,至家,馬即化龍入潭,潭以是得名,乃潭迹之尤異者。潭深不測,東西延袤,南北稍減,中擁一小丘,當春夏之交,大浸彌天,其堆若浮,清濁二水共流,截然不相混。遇歲旱,州人取其水之清者禱雨輒應。宋仁宗嘉祐中屢旱,禱亦屢應。有司上聞,敕封神為嘉澤昭靈善利候。建沖虛觀於堆上妥事之。其後觀廢,禱亦罕應,存其名而已。

    今上之三年六月,逾旬不雨,人嗷嗷待斃。時剌史本州者,山陰全公諱天德,引咎自責,為民請命,晝陞威陽之壇,夜宿綠虻之社。於是州人以潭之往事進。公詣潭虔禱,甘霖隨祝而至。士民駭歎,爭為口碑筆記以謳歌之。越明年春杪夏初,驕陽又作。公詣潭如故,雨復隨車。噫嘻!神之靈應與公之感召,何其異也!蓋公下車,時適奢閻二酋寇瀘,西南騷動,公持以鎮定,築城固圍,造船飛餉,軍聲振一,時不旋踵而大敵授首。酋灰既冷,沃以膏澤,民困於是利乎甦,而公之賢勞忠誠,自此符於人神矣。豈伊朝夕之故哉?適住僧以構神宇請,公遂捐俸成之,而益以吳下腐儒,備員司訓,敬從禱祀之後,獲睹靈感之奇,爰揭潭所由名,與公之所以潜通無間者,以應州人之請,俾勒諸貞瑉,存一時之實事云。崇禎四年六月朔日記。

 

題記:

    此據民國《瀘縣志·輿地志·壇廟》。龍馬潭,在瀘縣東北二十里。宋嘉佑中,禱雨奇應,封其神為嘉澤昭靈善利侯,因建沖虛觀,又名碧梧觀,明清多次重修。薛益,江南吳縣人,明崇禎初年任瀘州訓導。本文作於崇禎四年(1631年)。

 

(查中林)

4 comments

  1. 龍德俊表示:

    你好!我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因為在追查薛益的研究而找到這篇文章。實在是太有用了!想請問一下此文是否仍有遺址?此文的出處又是哪裏?我找過瀘縣志不見此文,只有龍馬潭的些少記載,望能指點!謝謝!感激!

  2. kamhang表示:

    查紀錄,此碑文是轉引自龍顯昭、黃海德主編《巴蜀道教碑文集成》,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頁274-275。
    編者查中林是根據《民國瀘縣志》內輿地志·壇廟,非近代出版的《瀘縣志》。重印後的《民國瀘縣志》藏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大學圖書館(UL),未知閣下是否查閱此重印本?

    • 龍德俊表示:

      謝謝回覆!是的,確實是查這本重印本!我查的確實是中文大學的版本。
      未知您所查的《民國瀘縣志》內輿地志·壇廟是否都有原文,我印象中好像是沒有。所以很想知道此碑的記載因由。

      我也想知道此碑文是否仍有原碑的下落。

      另外,想請問此數據庫是香港本地有心人士創建?

  3. kamhang表示:

    《民國瀘縣志·輿地志·壇廟》頁50,即重印本內頁27,有沖虛觀的介紹,後有此碑的原文。

    我們仍無法得知此碑是否存在。

    此網站是由香港人士建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