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十二年(1584),刻立。王三聘撰,蕭靜立石,此碑原竪於說經台東之東華觀內,不知佚於何時。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東華古觀,帝君號雖名,其中惟老子像。其創代無可考。西望樓觀,說經台、諸道場於次聯絡修道。後道侶蕃衍,嗣以構止而因分析也。觀古有正殿,後有道居,前有門,故隘陋不敷,所居道人蕭明靜募衆鳩材,壟土陶磚,僦工爲台,崇尋有半,縱三尋,橫稱之。下圜爲門,上構木,轉角爲閣者焉,塑玉皇像。工始於嘉靖二十九年二月,三十一年八月乃成。越三十九年春,明靜以是五皇閣求余記耳。客曰:非禮也,古天子祭天地於南郊,庶人禰祖於寢,反是,則爲非之矣。自人心惑於僥免禍福之說,而愚民每有三天九皇之祀,茲爲閣,蓋亦由之。而不知者,子何而爲不直之。余曰,天有顯道,游衛以出。人能事天,存心養性。是天常存於我,而無待於像。故君子修身立命而不惑也。後世風氣日漓,君子少而小人多。德教衰而行政急,人淆內外之辨,迷於取捨之路。忽民義,媚鬼神。雖聖有明征,國有常憲,歷千百年,億萬人而莫之反也。子置之,奚啻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予常謂天下勢,起於下流。而俗人之見,安於故智。而一旦障之而使正,亦難爲矣。不若因其故而通之庶易知,因其勢而遵之庶易行。孔子曰: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朱子注云:天即理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即今人事天之心,而以理喻之。大凡民生有三:君、親、師也,事之如一,若昆弟、若夫婦、若朋友之交,悉以理事其事,率日用常行之道。則對越神明之心,內外一致,能知所以事人,則知所以事天,彼讀禮者將久而化矣。客唯唯而去。越明年來,予遂述其與客問答者述於記。 秦省體仁門門官受峰張騰
大明萬曆十二年歲次癸亥冬十月住持蕭明靜立
博主好,看到您所提到的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抄本)殘卷, 此书存藏哪里?楼观台任当家欲新修志书,托我寻找此书下落,望赐线索,谢谢。
查記錄,當年工作人員曾在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及坊間古籍買賣網站查找,未能見到民國《樓觀台志》。
網站碑文的內容,是轉引自王忠信编《樓觀台道教碑石》,三秦出版社,1995。
谢谢博主,我再继续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