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長壽山玉京觀地產傳後弭訟記跋

利州長壽山玉京觀地產傳後弭訟記跋[1]

白霫李察撰,白霫張洪禮書丹。

    利州之西,憑榆河之渡,吁嘻高哉,仡然而魁秀者,長壽山也。山之東僅四百步,壯哉峙然而金碧輝空者,玉京觀也。乘高瞰下,不沙不礫,不垚不瀦,闊而長,澤而腴者,觀之藝地也。其(他)[地]是種皆宜。昔大軍漸平靖,真人康泰真夐創有之。傳三世,而王端、張定實,同其主二子老白一二門人曰:天下乂平久矣,民蕃地褊,以至隘境促瘠,堆燥窪濡,牛力農具僅可通者,莫不燔荒斫枿而熟之,至有盜植旁封而致訟。蓋盜生乎不足,訟起乎不平也。我忝賴祖師明智,坐享上稔不糞之地,而無燔荒斫枿之勞。吾耄矣。泉壤日近,若猶丱稚而懵。今不盟鄉鄰辨封畔昭昭乎?審識諸石,若將與人辨侵昧之訟不已,是吾貽訟嫁怒於後。若然,則奚若一辨而熄其後訟哉?竊嘗思,辨之則有徇外絯物之譏,不辨則有貽訟嫁怒之患。絜患度譏,不暇恤譏。設茲土無主以轄之,無碣志以限之,使貪人四侵,終莫閡醜貪之口,是之謂必露。吾恐其貪虛益而受實損。何則?法有聽復吾儕故地者,使挾法復地小,有昧地之罰大,則因昧入人地者有之。之二者不俱則一是之謂貪虛益而受實損。狼所貪者豚也,主人護豚而阱之。狼出陷生之禍者少矣。使狼知阱所,雖飢餓至骴,亦弗入,知損而無益故也。茲地猶阱耳,碣所以指阱所也。吾必知後訟而不早堙其漸,是之謂吾心阱忍逃徇外瑣瑣之譏,以阱後人乎?噫!汝識之!祖師所以創有此土,我所以坐享成業,而又早辨後訟者,皆度時酌宜而然。夫強弱相隨者,命也;得失相尋者,分也。天無恒命,物無定主,理也。然則雕文於石,特恤後訟,姑欲弭之。後之有訟無訟,自有酌宜行者矣,吾無恤也。

    大元至元二十四年辛亥月己卯日。

    住持李守淨、明元大師王志端、張志定同立石。

(《滿洲金石志外編》、和珅《熱河志》) 

(王宗昱編《金元全真道石刻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231頁。)

 



[1]《滿洲金石志外編》引《熱河志》云:《元一統志》,玉京觀在利州西十里。此地在大城子西。元時正為利州西境,距長壽山四百步許。今惟存舊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