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清
新建丫髻山聖母娘娘行宮普義門勒碑序
新建丫髻山聖母娘娘行宮普義門勒碑序(康熙三十五年1696)
嘗□□□之制依□□之氣運,□之一代之氣運,一代之□□事之創建,感賴□□□告成□□□默助之□也。今者京都以東離城二十餘里□□□□爲房舍、茶舍□積德□淵源有□□聞善待厚施,竭力謀畫焉。而况丫髻山□□靈爽式□報施,毫髮不爽□所稱□□惡者... 碑記全文請按......
乾隆御制重修白雲觀碑記
乾隆御制重修白雲觀碑記(乾隆五十三年1788)
白雲觀在西便門左里許,元長春真人丘處機所居也。考元史,處機高道行,居登州柄霞島。世祖自柰曼召之,見於雪山行幄。問爲治之方,對以敬天愛民;問長生之要,對以清心寡欲,世祖深契焉。居之太極宮,尋因其號賜宮名曰長春,即今地也。明正統三年重修,易名曰「白雲觀」。... 碑記全文請按......
御制重修西頂廣仁宮碑
御制重修西頂廣仁宮碑(康熙五十一年1712)
天地之大德曰生,在四時爲春,在四德爲仁。《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自古帝王茂對育物,四海之大、萬民之衆,以及昆蟲草木之微,各遂其生者,無非體天地好生之德以流澤於無窮也。《易·繫辭》又言:乾大生坤,廣生則是。生物之功,天始之而地更廣之...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廣仁宮碑文
重修廣仁宮碑文(康熙四十九年1710)
欽賜監生內官學教習徐珽撰;經筵講官、文洲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五級陳廷敬審定
嘗聞大造無私,沛深仁於厚地;太平有象,建皇極於中天。聿當五百昌期,真以出震;丕應十千寶運,哲後乘乾。宜民而宜人,誕膺多福;俾昌而俾熾,永享維祺。躋時雍風動之休臻,久... 碑記全文請按......
敕建東嶽廟懸挂金燈老會碑記
敕建東嶽廟懸挂金燈老會碑記(順治十三年1656)
余弱冠時,間嘗稽古典籍,每於名山大川,輒不厭詳焉,故知太山爲五嶽之長。而東嶽之神奇感召,洋溢千人耳目間者,自古及今,歌誦無已。余竊欲揚□之,而終莫能形容其德之大之至也,何也?神之尊者,其澤無量□單言之不足以盡之,則長言之;長言之不足以盡之,... 碑記全文請按......
敕建東嶽天齊仁聖大帝廟大供會碑記
敕建東嶽天齊仁聖大帝廟大供會碑記(順治十二年1655)
賜進士及第、太子太保、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聯□傅以漸撰;賜進士及第、少保兼太子太保、內翰林秘書院大學士、前戶禮二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禮部右侍郎、內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實錄總裁陳之遴書丹... 碑記全文請按......
敕建東嶽廟四季進貢白紙聖會碑記
敕建東嶽廟四季進貢白紙聖會碑記(順治五年1648)
賜進士第、中□大夫、通政使司左通政大梁梁雲□撰並書
夫神也者,□而通通之爲神,神而明明之聖,其一叚昭昭感應,如影隨形,□不爽也。斯神也,德及萬物,化育群生,上應天時而順乎陰陽,下合地利而生乎庶類。位獨居於泰岱,仁更逾於天齊,斯昭...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大重陽萬壽宮文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立石。熊儀柬撰文,李樹聲書丹。在戶縣祖庵鎮重陽宮。
碑呈方形,無首無座,鑲嵌在祖師殿後臺北側。高120厘米、長112厘米。碑文正書,24行,行30字。保存完好。未見著錄。
錄文:
重修大重陽萬壽宮文
從來盛而衰、... 碑記全文請按......
朱仙庵告示碑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立。此碑原竪於說經台西五十華里處之强峪朱仙庵中,不知佚於何時。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1944)《樓觀台志》(抄本)殘卷中。
署周至縣事蔡爲出示渝禁事。據鬧莊所總約喻九成、樓觀說經台道人吳明亮禀稱,朱仙庵出當地畝,前蒙斷移。前令說經台備價贖回,即歸說經... 碑記全文請按......
鐵索橋碑
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說經台監院張永順立石。此碑原竪於說經台東田峪鐵索橋橋頭,不知佚於何時。
碑文錄自民國三十三年《樓觀台志》殘卷中。
蓋聞莫爲之前,雖美弗彰;既爲之後,雖勝弗傳。今田峪內有鐵索橋不知創自何時,年月亦無其數,重修不一。且前之修理,屢經台人之修...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