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碑題筆劃排序
長春道院至元十七年正書碑石
長春道院至元十七年正書碑石[1]
在荊門
朝登紫蓋山,午憩長春院。丹井跡已湮,岑樓山外見。雲影照日光,翻疑山色變。古碣誰所遺,微詞含欽炫(行內有玄字)。男婦果多金,何事求赦譴。此風開六朝,南北人同羨。道院與僧房,碑碣同花片。吹落在荊門,光照通明殿。
(叢書集成本《湖北金石詩》)
(王宗昱... 碑記全文請按......
長生觀記
長生觀記(略)[1]
井道泉
我元皇慶間,道流李道純從劉道元貿地經營,乃作二殿,堂廡整肅,為一方雲水都會。復為通仙庵,比居竇椒二山之顛。茂林美樾,下瞰巨野兩城亭台之麗,長江舳艫之勝,晨煙夕霞,波光山色,皆几案中物矣。夫道言乎無言,事乎無事。故以文為華,名為醨,唯醇實是務。今道人方且尚... 碑記全文請按......
龍泉庵碑記
龍泉庵碑記[1]
夫道淵至德渺漠,在太易之上而不為高,太極之後而不為下。浩劫常存,古今不朽。天地之源,乾坤之要。萬物之母,眾妙之門。以其無為自然之攸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罔弗宜之。今全真而能修身,與道合真,自五祖傳心於六祖,純陽降跡於重陽之前,教已萌。而祖師之後,其教大扇。上分五祖,而聖... 碑記全文請按......
奉真道院記
奉真道院記
鎮江西花園巷,至元十九年趙道淵建。
俞希魯
城西南有門曰放鶴,宋蘄國韓忠獻王故宅在焉。蓋紹興間,駐軍京口時所築也。時軍中多事元帝,故即其宅之傍立廟以祀,而廟之旁又立道院,延羽流以奉香火。當兵革搶攘時,棟宇之制,苟完無華。厥後宅廢,而廟僅存,道院久弗葺,亦且傾圮。皇元... 碑記全文請按......
大元遼陽等處大寧路瑞州海濱鄉周家莊雲溪觀碑
大元遼陽等處大寧路瑞州海濱鄉周家莊雲溪觀碑[1]
前大都大長春宮提舉沖和葆素明一大師、大寧路道門提點張道中撰,純素安然大師松陽白道容書並篆額。
夫道無形跡,故不可以言傳,不可以搏持。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是已。洎乎我玄皇闡教,後學強謂之,名曰道。由茲以降,太極兩儀,三才之道既分;陰陽天地... 碑記全文請按......
川州重修東嶽廟碑記
川州重修東嶽廟碑記[1]
前儒學正徐潛撰。
祀禮之設尚矣。惟五嶽號為海內之尊,凡登諸秩祀者,又非他山之儷也。古者,帝王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秦漢以下,封禪勒成,紀諸信史者七十二君。所奠之土,惟魯所治之宗太皞。是知五嶽者迺天下之尊,而岱宗又五嶽之尊也。苟無靈跡瑞產以昭其異,特撮土耳... 碑記全文請按......
大元國廣寧府路尖山單家寨創建大玄真宮祖碑
大元國廣寧府路尖山單家寨創建大玄真宮祖碑[1]
鶴遊野人明真子論志元撰文,將仕郎遼陽等處行中書省理問所知事致仕前遼陽路儒學教授虞元登書丹並篆額。
原夫道家之教,祖於黃帝太上,以建[ ]漆園鄭圃,歷代聖賢迭起。翼而張之,其道大顯,本以清淨無為為體,謙和慈悲為用。嗚呼,數世以來,世之喪道... 碑記全文請按......
利州長壽山玉京觀地產傳後弭訟記跋
利州長壽山玉京觀地產傳後弭訟記跋[1]
白霫李察撰,白霫張洪禮書丹。
利州之西,憑榆河之渡,吁嘻高哉,仡然而魁秀者,長壽山也。山之東僅四百步,壯哉峙然而金碧輝空者,玉京觀也。乘高瞰下,不沙不礫,不垚不瀦,闊而長,澤而腴者,觀之藝地也。其(他)[地]是種皆宜。昔大軍漸平靖,真人康泰真夐... 碑記全文請按......
雲峰真人康泰真墓銘
雲峰真人康泰真墓銘[1]
白霫進士李[ ]撰,白霫石匠高守真洎[ ],高守寶。
蓋聞陰陽始辨,杳乎其莫能名;天地初分,淵乎其不可測。涵養群生,惟人最貴。包羅萬物,惟道最精。或逆化,或順化,所以隱顯不同倫也。何者?或岩峰而悟陟,或圜宿而煉真。或花酒中了然得道,或風雪里卓爾全神。若夫離見... 碑記全文請按......
孝感聖姑廟碑
孝感聖姑廟碑(部分)[1]
神姓郝氏,耆宿相傳歸政鄉通玄里會渦村人。父諱義,母張氏。及笄,父母欲嫁之,以無昆弟,辭不往。父病,疽發背,吮其穢惡。每夕祈禱,願以身代。未幾,父病癒,人以為孝感也。父母終,罄家資營葬,合祔於所居村右廬墓側,卒哭而後歸。
皇元丙午,南平州帥趙澄惜舊祠...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