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1劃

敕建東嶽廟碑記

敕建東嶽廟碑記(崇禎五年1632)     京都,古燕地,今稱輦轂繁華。而都之士人咸志心好善,家家香火虔供神佛,洵美俗也。至於朝陽關外有東嶽聖帝廟,自元氏其來遠矣。凡一切諸司善衆各有發心,會名不等。而崇文門外東南坊領衆姓弟子卞孟春等,起立白紙聖會,每歲四季進供於□勾魂司神前。溯立會之繇,今已四十載... 碑記全文請按......

敕建東嶽廟會中碑記

敕建東嶽廟會中碑記(萬曆二十年1592)                              賜進士第、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修撰瀛海餘繼登撰;特進、榮祿大夫、柱國、西寧侯、前掌南京前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管事定遠宋世恩篆;內閣直制敕房中書舍人、預修大明會典、玉牒、侍經筵官古燕劉世隆書 ... 碑記全文請按......

敕修東嶽廟碑記

敕修東嶽廟碑記(萬曆二十年1592) 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知制誥、經筵日講、玉牒、總裁臣趙志皋奉敕謹撰;承直郎、大理寺左寺副、預修國史、玉牒、侍經筵官臣趙應宿瑾如並篆額     都城朝陽門外里許有東嶽廟,正統中敕建,英宗皇帝御制碑在焉。越百餘年,而我皇上以聖母慈聖皇太后指拓而新之。維... 碑記全文請按......

敕修東嶽廟記

敕修東嶽廟記(萬曆四年1576)                                  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知制誥、經筵事、國史、會典總裁臣張居正奉敕謹撰;詹事府主簿管典籍事兼司經局正字、預修國史、會典、侍經筵官臣何初謹書     自古... 碑記全文請按......

敕賜玄教宗傳之碑

敕賜玄教宗傳之碑(至正四年1344)                               集賢修撰、承事郎臣虞集奉敕撰;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浩、兼修國史臣趙孟煩奉敕書並篆額 延祐六年四月廿五日,開府儀同三司、上卿、輔教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知集賢院事、領諸路道教事臣留孫言:欽惟... 碑記全文請按......

清陽宮孫公道行碑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下元日立石。李道謙撰文,孫德彧書幷題額。於1987年由清陽宮移至重陽宮,樹於東廊。     碑身高138厘米,寬70厘米。字迹工整清晰。文21行,行52字。   錄文: 清陽宮孫公道行碑     終南山清陽官玄通凝素大師孫公道行碑 ... 碑記全文請按......

終南山重陽祖師仙迹記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立石。劉祖謙撰文,姚燧書丹幷題額,高道寬、中志信、張志悅立石。原散置於祖庵鎮北郊古銀杏樹西側,1962年移竪於戶縣重陽宮後集中保護。     此碑螭首方座。通高525厘米(其中首高115厘米、座高48厘米)、寬136厘米、厚39厘米。碑額圭形,額刻陰文隸書「終... 碑記全文請按......

*清和真常二大宗師仙翰

    蒙古憲宗元年(1251年)刻石。尹清和、李真常撰書。     仙翰刻於前錄《大蒙古國累朝崇道恩命之碑》碑陰。碑額圭形,額內篆書「清和真常]二大宗師]累賜仙翰」12字。碑文行楷相間,分5欄鐫刻,通碑末行爲篆字。第一截爲字徑約10厘米的大字,共13行,滿行12字。第二截26行,滿行11字。... 碑記全文請按......

終南山古樓觀道祖說經台之山圖

    刻石時代不詳。     刻石呈長方形竪式,高1.1米、寬0.65米。石面綫雕說經臺山圖。嵌於說經台盤旋路旁畫面剝蝕嚴重,筆迹漫漶不清。 ... 碑記全文請按......

*張來泰真人墓碑

          清道光四年(1824)九月刻立,路天叙書丹。     碑爲圓首,身首一體。高1.75米、寬0.6米、厚0.15米。碑首□舞鶴一對,額篆「皇清」二字。中正書「本台掌院來泰張真人墓」l0字。上款正書「道光四年歲次甲申菊月令旦」,下款正書「邑人路天叙書丹,...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