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重修聚仙觀

大元重修聚仙觀

行書,元統二年三月。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高五尺二寸,廣二尺五寸。在宋寨村。

純素致虛履常大師教門高士井道泉撰,通真明道玄德大師教門高士唐道清撰,大長春宮知事張道文撰。

    名山之在天下多矣。是皆有以宅仙真、府神明,佐陰陽而時風雨,贊景運以福生民者也。道書列其尤者,品而敘之。故三十六其洞天,七十二其福地。而洞天大者有十焉,王屋為主冠。王屋東為太行,其山有紫金壇者,紫虛元君實主之。歲時香火,唯謹其下。平野曼衍,竹樹蔥蔚,皆河內境也。河內治覃懷西北四十里,當金壇之陽,為宋寨里。里中道宮聚仙觀也。按狀觀之興,始宋崇寧。後歷金季,無可考。知微安常大師寧真子裴志和,長平之陽城人,晉寧范志精之徒也。天資純美,不茹葷豢。刳心煉形之暇,薄遊河濟,大為是鄉耆老敬慕,咸興尸祝之心。以謂是觀前朝福地,雖故址荒涼,蕪沒瓦礫,苟得之非人,起廢之功誠不易。遂乃合辭署狀歸於公。公諾其請,遂蔓荊夷塹,庀工集事。既而富者輸財,貧者佽力。歲舍丙寅,厥績就緒。而妥真有殿,處眾有堂。前後規模,各有攸序。復拓地百頃,以備飦粥之費。用是譽光覃懷,徒侶軿集。方以老自佚,(卑)[俾]觀事於門人張志順。尋委蛻焉。志順號保和抱純大師,生於陽城,幼嗜道,長脫世網。從師有年,服力罔怠。其所以慎終追遠,奉真統眾者,亦可謂善繼矣。始終六十餘年,捐館於至治之初。其徒安真子張道昌,明敏好學,博精科教,大能篤勵功行之道。是以勤心力作,竭智盡瘁。元統初,創建通明殿,續前殿而新之,次及廡庫齋廚,賓寮散室,碾磨車馬,無不畢具,遂為一方壯觀。仍辟田疇,廣積儲偫。流輩服其能,保充本路道門都提點、凝和大宗師,賜號隆德葆光大師、金襴紫服以旌之。觀事完美,眾志和輯於以。上贊國祚龐洪之休,下賜邦民豐平之祉,方見其承承而未艾也。至元改元冬季,葆光以謂祖師建立之勤,父師繼承之力,可謂宏且遠矣。其播人耳目者,昭昭然,而數十年間未遑礱片石以紀始終,俾後之來者無以征實,其責安歸?遂不遠千里而來[ ]之長春[ ]。中嶽講師樊清真征余文以賁石。辭愈力,請愈篤,遂以所聞訂之。嘗謂全真之學,以虛無清靜為宗,以柔弱謙慈為用;懲忿窒欲以[ ]其內,寬仁兼濟以成其外。故內必全功,外必全行。內外兩全,脫質而仙。雖然,仙道杳邈,絕待離形,其始存乎言意之表,未可以筆舌論。所謂不道之道,無方之傳,則葆光得之保和,保和得之寧真,寧真得之志精,志精得之長生,長生得之重陽者是也。若夫假像以明真,立言而悟理,像設薰修之典,科筵肆席之儀,親之者遏惡揚善之心生,敬之者正心誠意之道立。此先哲所以立觀度人之本旨也。故玉峰鬍子登先生撰《解梁紫微觀記》有云:建宮觀有三,真仙出世處為自然緣,如樓觀太平宮是也;國家崇建為遇時緣,如天慶觀、神霄宮是也;道者勤誠感眾為功行緣,則此觀是也。蓋慕道心齊,興教力切,成此功行之緣也。以是論之,凡非真仙所出,國力所為,或因眾信鳩工偫助而成,或自勤勞攻苦力積所就,謂之功行,皆可也。然則是觀之作,自崇寧迄於至元,至元歷於元統,其間迭廢迭興,衰盛無常,其所以綿綿不泯者,教之力也。自茲以往,若子若孫,各當切切以功行為心,如詩所謂“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則人人皆仙也。如是則所以名觀者,果不為虛文云。銘曰:混沌鑿破天地精,萬象百匯同此生。兩間立者人最靈,為仙為聖為神明。仙道如天誠杳冥,視之非色聽非聲。功全德備如不盈,寧真脫質遊上清。紫虛壇古高崚嶒,南有元宮開福亭。厥福經始自崇寧。崑山火灰同圮傾,狐蹤兔跡交縱橫。造物有待葆光興,翬飛輪奐不日成。坐視寒谷回春榮,花開玉葉彌光晶。祖武一新如化城,境之勝者勢與形,水作渠塘山作屏。人之勝者傑與英,立事立功毅且宏。況今得者二美並,聚仙從此延鴻名。他山之石豐且貞,貽謀要勒山阿銘。鏘金戛玉來雲仍,千春萬載歌升平。

    時大元元統二年歲在閼逢閹茂姑洗月庚寅日

    賜紫金襴隆德葆光沖妙仁和大師安真子聚仙觀住持懷慶路道門都提點張道昌立石,石匠通元子李德真、作頭李敬思、李聚刊。

    大元主教特進神仙元門演教大宗師凝和持正明素忠純大真入管領諸路教所知集賢院道教事苗。

(道光《河內縣誌》)

(王宗昱編《金元全真道石刻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01—203頁。)

2 comments

  1. 无为子表示:

    此网站在数月间新增了数百篇碑文,效果挺好。
    然而,四川作为道教的发祥地,一篇碑文也没有收集,却称为道教碑文资料库,是否有点…….

    • admin表示:

      多謝閣下的意見,本網站的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四川的碑文。相信在2個月後,便會分批上網。歡迎繼續留意本網站的最新發展。
      若閣下有相關的碑文資料,也歡迎提供給本網站作上網之用。

發佈回覆給「无为子」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