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創建昭應宮碑
元創建昭應宮碑(至元七年1270)
吏部尚書臣徐世隆奉敕撰
國家肇基朔方,以神武定天下。列聖相承,際每之外,罔不臣妾。主上誕膺天命,嗣守大統,稽考典章,用潤色鴻業,建宗廟,修禮樂,立官制,文物煥然爲之一新。惟是宮殿未備,群臣請定都於燕,上可其奏。乃以至元三年新都於故城之北。越六年... 碑記全文請按......
中都十方大天長觀重修碑
中都十方大天長觀重修碑
翰林侍講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臣鄭子聃奉敕撰
大定十四年三月,戶部尚書臣仲愈、勸農使臣僅言奏:十方大天長觀館御既安,像設既嚴,敢以聞。是月既望,天子暨皇太子率百執事,歙謁修虔,遂命爲道場三日夜以慶成。先是,召西京路傳戒壇主清虛大師閻德源住持,敕授提點觀事。越十九年秋九... 碑記全文請按......
活死人墓碑
活死人墓碑①
太傅統領□□那□宅司都總領王德安□石
歲次壬子三月十七日重陽成道宮提領□□子王志瑞、知宮王茂遠、副宮□志元立石
重陽萬壽宮道士全真子朱志完、楊志□同刊
閑閑老人書活死人墓
事有作於前而湮於後者,有不期於昔而會於今者。此事之變,或... 碑記全文請按......
*皇帝聖旨碑
元代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刻立。
上載皇帝聖旨兩道,碑分兩截刻。原碑已佚,樓觀台文管所存有舊拓,字迹較清楚。一截前半部刻元至正二十三年漢文聖旨一道,共8行,行4~12字不等,字較大;後半部爲蒙文,共8行。
第二截刻蒙古白話漢語聖旨一道,字較小,26行,行2~3... 碑記全文請按......
*白雲真人玄闕銘幷序
蒙古憲宗七年(1257年)刻立。張志柔撰,申志信等同建。
碑石已佚,樓觀台文物管理所藏有拓片。呈長方形,高77厘米,寬54厘米。上款爲「玄門弘教白雲真人玄闕銘幷序」,下款爲刻立時間及刻立人姓名。文共18行,行除少數外多爲30字。字迹絕大部分工整清晰,筆力清瘦蒼勁。
&nb... 碑記全文請按......
*丘長春祝延聖壽疏
碑無年代。從內容看,未言及全真教被恩寵和大發展方面的事實,似爲金代末期全真教初創爭取皇帝重視的頌譽祈請之作,刻石也約在金末或稍晚。
碑已佚,有舊拓存樓觀台文物管理所。存拓上碑顯圓頂,中高96厘米、寬50厘米。頂部正書「祝延聖壽」四字。文爲9行,...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大重陽萬壽宮文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立石。熊儀柬撰文,李樹聲書丹。在戶縣祖庵鎮重陽宮。
碑呈方形,無首無座,鑲嵌在祖師殿後臺北側。高120厘米、長112厘米。碑文正書,24行,行30字。保存完好。未見著錄。
錄文:
重修大重陽萬壽宮文
從來盛而衰、... 碑記全文請按......
*重陽宮廟産碑
明弘治五年(1492年)立石。碑無撰書人。原散落在戶縣祖庵鎮北郊竹園西南約30米處荒野。1962年移竪於重陽宮後院集中保護。
此碑尖首方座。身首一體,通高267厘米(其中座高50厘米)、寬88厘米、厚23厘米。分兩截刻,上截40行,行40字,下截字行不等。石尚完好,但大部分字迹... 碑記全文請按......
*重修祖庭碑
明正統十年(1445年)立石。張楷撰文,戴弁書丹,莊觀篆額。原散落在祖庵鎮北郊田野,1962年移至戶縣重陽宮後院集中保護。
此碑首佚,龜座。碑身高184厘米、寬102厘米、厚21厘米。座高50厘米、廣120厘米。碑文正書,23行,行41字。身座保存基本完好。《陝西金石志》、《續... 碑記全文請按......
*孔潜真書「天下祖庭」碑
明正統二年(1437年)刻石。
題字刻於《重陽子王真人全真教祖碑》碑陰。碑面正中楷書「天下祖庭」四個大字,字徑70厘米。上款題楷書「正一嗣漢天師張與材題額道祖說經台玄學弟子孔潜真重書」25字,下款題楷書「大明正統二年歲次丁巳孟夏粵四日重陽宮住持...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