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通佑顯英王廟碑

重修通佑顯英王廟碑 年份:公元1733

黃廷桂

 

    今天子御極之十有一年,余總制全川。時東作方興,彌月不雨,而堰水未下,用是殷憂,越陌度阡,懸耒而歎。爰親詣灌口二王廟,齋板致虔,瞽工致祝,牲肥醴潔以祈于神。祀事甫畢,堰水隨至,百派分流,灌畦溉軫。旋又上天同雲,屏風伯,召雨師,電趨雷擊,一雨三日,既優既渥,膏禾澤麥,民乃悅懌。及秋,萬寶告成,倉箱盈溢,蓋神之福被茲土者千八百餘年矣。堤其害,幅其利,有求必應,捷如影響者若此。

    國家厘正祀典,尊以王爵,封以通佑顯英之號,猗歟懋哉。無非賴神之庥,加惠元元,俾萬井盈寧,無旱乾水溢之患。其較五嶽之視三公,四瀆之視諸候,禮且過之,宜乎。冥符默契,既闔辟陰陽,吐納風雨,以呵護一方,而國家懷柔百神之道,洵若是其不爽也。第廟貌雖尊,規制未愜,且歷年既久,不無圮廢。躬環周視,有慊于心。遂會同撫、部、院暨藩、臬、鎮、協,下至守令等官,計費糾資,為謀而新之。又檄蒞斯士者分官董正。于是埏人獻甓,人輸石,鍛人呈灰,柞人伐木,梓人審曲面勢,凡百工役,翕然競趨。遂建正殿若干楹,東西廡若干楹。殿之前為牌門,又為碑亭于殿之左右。越數月而工告成,于以崇德報功,妥神靈而陳俎豆,庶幾無負朝廷尊祀之大典,而神之樂之,不且奠安生民于靡既哉。因為文勒諸石,而系以迎神送神之歌。歌曰:神之來兮駕雲軿,雷填填兮雨冥冥。椒酒馥兮蘭肴馨,式享此兮俾萬井以盈寧。再歌曰:江之源兮濫觴,分流萬派兮澤被無疆。原隰勻勻兮禾黍穰穰,粒我蒸民兮地久天長。

 

題記:

    此據《都江堰文物志》,以《灌志文徵》第三卷參校。通佑王、顯英王,都江堰建造者李冰父子的封號。李冰父子因修都江堰的功勳而被神化,當作道教神受到崇拜,通佑顯英王廟,即二王廟,在灌縣城西一公里都江堰首左岸山坡上,占地10200平方米。清雍正十二年(1733年)重建。當時作者黃廷桂(字丹崖、清漢軍鑲黃旗人)任四川總督,親領這一修復工程並為之記。原碑巳失,碑文敘述重建該廟緣由及經過,反映在清朝李冰及其子二郎神受到非常的尊崇,在雍正五年(1727年)分別被賜號為「敷澤興濟通佑王」,「承績廣惠顯英王」。

 

(鄒紅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