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白雲觀碑

重修白雲觀碑(1993

李養正

    北京西便門外西側二里白雲觀,係道教全真龍門派祖庭,爲全真道士清修之所,亦爲京都一大古迹名勝。白雲觀始於唐代,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爲齋心敬道建玄元皇帝廟,以祀太上老君。初名天長觀,唐宣宗懿宗時期再興,極盡壯麗。金正隆年間(1156)遭火,毀爲燼墟。金大定七年(1167)乃詔復興,經八年落成,改名十方大天長觀。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十方大天長觀復罹火灾,焚燒殆盡,翌年再修,改稱太極宮。元初,丘長春真人應聘雪山,還燕居太極宮,目其衰頽,乃命盤山栖雲子王志謹主領興建,經三年營建,殿宇煥然一新。元太祖諭旨改太極宮爲長春宮。元拖雷監國時,丘真人嗣教弟子尹志平營白雲道院於長春宮之東側,爲長春宮下院,藏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羽化之丘真人遺蛻於白雲道院之處順堂。元末,長春宮遭兵火毀去大半,僅剩原東側之白雲道院。明初,燕王朱棣命重修長春宮,但以舊址荒蕪,修復工程巨大,乃重點修繕白雲道院。以處順堂爲前殿,又興建後殿、廊廡、厨庫及道侶清修之所,更名白雲觀。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建三清閣,明英宗正統三年(1438)建玉皇殿,八年建衍慶殿、四帥殿、山門、欞星門,繞以周垣,樹植嘉木,規模廓大,金碧交映,視舊有加矣。爾後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道士邵以正興建七真殿與十八宗師殿。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司禮監張誠倡修白雲觀,規制如舊。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司禮監馮公興建鐘鼓樓。明末而斯,觀廢頽,明詩人黃鳳翔有詩曰:院宇何年頽,遺迹獨勝區,我來恣聘眺,意與浮雲舒,秋風正蕭索,懷古一長籲。清世祖順治初,全真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來京,初挂袇靈佑宮,後應白雲觀之請,升座爲方丈,於此演教近三十年,全真道中興,白雲觀亦隨之聲譽復歸。清聖祖康熙四十五年(1706)、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1756)均發內帑重加葺治,恢復舊有規模。清德宗光緒年間,興建呂祖殿及八仙殿,又拓觀後空地,建小蓬萊,中築戒台與雲華仙館,雲集山房。民國九年,陳明霦方丈曾修葺白雲觀,以後遂任風雨剝蝕,漸呈衰頽。1949年新巾國建立後,人民政府切實保護祖國文物古迹,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於1956年和1981年兩次撥巨款資助修葺白雲觀,並列爲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和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白雲觀的兩次維修,均按明清兩代建制進行,恢復了固有風貌。山門外有巨大影壁及欞星門,山門內建築群分中、東、西三路鋪展。中路依次爲旗杆、靈官殿、十方堂、雲水堂、鐘鼓樓、三官殿、財神殿、藥王殿、救苦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四御殿、三清閣、方丈室、監院室、藏經閣、東西道教文物陳列室。東路亦稱東道院,有雷祖殿、羅公塔、齋堂、厨庫、寮房等。西路亦稱西道院,有八仙殿、呂祖殿、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祠堂院等。後院爲小蓬萊,又稱雲集園,內有退居樓、戒台、雲集山房、雲華仙館、有鶴亭、妙香亭、假山及延廊。園內古樹蓊郁,清靜幽雅。1989年,白雲觀又募資在靈官殿前重修窩風橋,恢復古觀景觀。1993年,又在元辰殿西側,建漢白玉石刻十二生肖圖、二十四孝圖及雲集園道教之碑廊,蔚然華美,頗添文采。如今白雲觀建築層層叠叠,佈局緊凑,殿堂富麗堂皇,寶相莊嚴,樓閣亭台錯落有致。碑碣鏤雕隨處可見。翠槐蒼柏,蓊鬱葱蘢,真乃人間仙境。1957年成立的全國道教界愛國宗教團體——中國道教協會的會址和1990年成立的道教界最高學府——中國道教學院的院址皆設在白雲觀。1962年,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蔣宗翰大師被聘爲白雲觀方丈。1989年白雲觀恢復了道教全真派開壇傳戒,白雲觀二十二代方丈王理仙律師主壇。1993年9月,在白雲觀舉行了祈禱世界和平護國佑民羅天大醮,由北京白雲觀、香港青松觀,臺北指南宮主壇,上海白雲觀、蘇州玄妙觀、杭州抱樸道院、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西安八仙宮、廣州三元宮、美、加、新、澳青松觀等海峽兩岸及香港地區的名山宮觀,大德宗師、同壇演教,誦經朝真,臺灣香港地區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國內外五百多位道教界同道出席觀禮。自1982年作爲向國內外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以來,參訪和觀光白雲觀的香客游人絡繹不絕,玄風之盛無有過於今日,白五觀之興盛,亦無有過於今日也。蓋白雲觀地處古都,天下之治亂、人民之安危,常影響宮觀之盛衰,今日白雲觀之盛,實新中國繁榮富强、人民安居樂業之體現也。

    湖北公安李養正撰文、玉溪道人書;北京房山縣石窩村石刻廠資助

    北京白雲觀監院黃信陽暨閣觀執事道衆立石

    公元1993年12月穀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