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文武二聖廟碑記

重修文武二聖廟碑記 年份:公元1819

吳秀良

 

    日星河嶽之精,昭明于上而亭毒于人,所儲者厚,所受者正。其生也,道統賴以續,大義藉以伸。舉古今立德立功之事,皆有以造乎其極,而非擬議之得而名。迨其歿也,天下惜之、思之,于是乎設其位,肖其像,曰師、曰帝、曰聖、曰神。信之深,斯尊之至也。我國休養生息,涵濡于百數十餘年之久,而崇德報功之典,隆鑠懿茂,益臻美備。自京師以及蠻貊荒裔之遙,奉文廟必奉武廟,籩豆冠裳登降之儀,用肅牲牷酒醴。春秋之祭以時,而且蕃藻芹于術序,童儒傾心;剪萌于疆場,夔魑斂蹟。羹而化之,以迄于不可知。其流行于天地之間,而無日不存于人之心目者,不可強也。

    鄰邑僻居川北一隅,岡連嶺復,萬山環翠,鴻律蟠采,人文蔚興,簪紱之家,科第之榮,照耀史乘,不絕于書。其為聖神之垂佑,亦有年矣。嘉慶丁巳冬,教匪王三槐等作亂,蹂躪焚掠者迨數十州縣。鄰邑非有高城深池之險,而壘已編于四郊,圍難困于七日,藐茲彈丸,誰遏守陴之哭,勢如累卵,行將聚族而殲卒也,石炮沖飛,兵疑天降,中其渠魁。賊乃遁去,水火再蘇,室家相慶。是又聖神之呵護。鄰人匡之,冀之,以免于危,而不徒在文物聲名之盛也。

    邑之文廟在東門外,武廟在城內中街,規模既隘,歲月亦湮,樓廡剝于風雨,殿楹翳彼壒埃。軍興以後,井里凋敝。邑之人士復業未久,念鋒鏑之初離,而不能支也。官斯邑者,蒿目時艱,痛瘡痍之甫振而不遑計也。癸酉春,余以館敘補授斯令,年谷屢豐,民氣和樂。爰屬紳耆而謀所以新之者,眾皆喜而諾之,余首先捐資以為之倡,其城鄉捐數之多寡,聽其所樂而輸焉。議既定,乃為紳士立一局,或司出納之簿,或任催收之勞,或採購木石。或稽查工匠。綜先後而計之,鏹溢將及萬金,落成亦幾四載矣。夫修舉廢墜以答鴻庥,有司分內之事也。而紳耆之爭先踴躍,聞風景從,局士之分任勤勞,無間寒暑,是則不可泯也。

    己卯夏,將鐫石以彰好善者,而冠之以局士,乃述聖神之所以福吾民,及吾民服教畏神之實心,以為之記。余固卜吾民之蒸蒸日上也,抑又思之佛老之徒,百工技藝之末,猶知所本,尚能璇瑤其室,金碧其容,饗侑而歌舞之,奔走竭蹶,唯恐後時。余與紳民遊聖神之宇,沐浴遺澤,而何靳焉。後之過斯廟者,瞻棟宇之穹窿,聽鼓鐘之響應,其亦有惻然動心者哉!

 

題記:

    此據道光《鄰水縣志》。吳秀良,字肖生。安徽全椒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舉人。嘉慶十八年(1813)任鄰水知縣,後升成都知府。文武二廟,見陳加儒《鄰州二聖廟記》。嘉慶二十一年(1816)開始重修,近四年完工,二十四年(1819)吳秀良為文刻碑。

 

(楊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