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文昌宮記

重修文昌宮記 年份:公元1795

鄒長濬

 

    安岳之有文昌宮也,始于乾隆庚戌。創自明府江公,為屋三楹,中奉帝君,明顏公附焉。左接黌宮而臨奎閣,規模頗隘,既無肅穆之觀,而一切焚獻之需,亦且闕如。家紫峰伯與周雲居峗雲峰,汪鴻漸、蔡馨仙、譚靜長諸前輩,每遇誕辰,醵金詣祝,以其餘出貸入息,如是者有年。約得錢三百餘金。

    丙午歲,譚東藩、汪洄瀾、蔡圖南相繼執掌,議重建修拓而新之,以形家之說,移上三丈有奇,增置抱廳兩廊,間架雖成,塗暨未施。越十年而飄剝傾頹,不啻三之一矣。

    乙卯秋,王君東園乃首倡捐貲,約周梅川、蔡曉亭會議更新,散簿廣募,并遣門人及同學,今山長周君宅京司其出入,輪置監工,約費錢緡四百有奇。凡五閱月而蕆成事,時諸同事爰以記請,曰:「昔吾邑之有是祠也,歷數十年于茲矣。始之有人,繼之有人,復成之有人,是不可以無記也。請記之以告來者。」余愧譾陋,固辭不獲,乃伏而思之。

    竊以帝君為文章司命,掌桂籍權衡,固祀典之所舉,而人文之所繫也。然則善始、善繼、善成者,孰有大于人文者乎!按縣志,漢唐以前無論已,當有宋之世,德業、文章、理學、經濟,甲于一時。至科第之盛,即捷南宮者,每科多或至十餘人,少亦不下二三人。由元迄于前明。如真南之講學明道,靈江之修閘利民,程秉良之骨鯁,徐國瑞之清廉,亦或父子進士,兄弟同科,蟬聯鵲起,後先輝映。

    我國朝定鼎之初,經兵燹之後,故家世族鮮有存者。乃百餘年來,休養生息,涵育薰陶,得各賢侯之振作,經鄉先輩之提撕,儒風彪柄。烝烝日上,將來吾邑經明行修之士,掇巍科,登顯仕,駕前代而過之,則必有秉筆而志其盛者。余之記何足重輕乎?然則于始之、繼之、成之之人可以無負。而余之陋雖不足以記之,或于鼓舞振興之意有補萬一,故不敢拂諸君子之請,而詳其始末,且使倡首之義,執事之人,及樂施之姓氏,咸壽諸石。

 

題記:

    此據道光《安岳縣志》。鄒長濬,號哲亭。安岳人。清乾隆五十四年舉人。曾任翰林院典簿,修職郎。文昌宮,由安岳人王應首倡移建,功成,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為文刻碑。

 

(楊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