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賢場萬壽宮重修歌台募疏

通賢場萬壽宮重修歌台募疏 年份:不詳

譚言藹

 

    真君未嘗至蜀也,而不啻其至蜀。稽諸《晉書》,旌陽在荊州,而蜀自晉初已為巴西李所據。特稱王于惠帝永興元年。桓溫平蜀,則在康帝建元三年,史冊著矣。傳真君者,言飛昇于穆帝時,即西山十二真君。傳所云瑕邱仲授九州都仙太史之命者,亦在元世。其時蜀中皆非晉土,何緣作令于蜀,且今之德陽,自來無旌陽名也。世傳為令德陽,俗語不實,流為丹青,近齊東矣。而紀志乘者莫之改正,何哉?然而神靈之在天,如水之在地中,人心之所聚,神即在是,固不可度,矧可射者。吾故曰真君未嘗至蜀,而不啻其至蜀也。則吳西之寓蜀者,在在敬祀之也亦宜。

    通賢場有萬壽宮久矣,今夏嘉慶庚午,其領袖等來告曰:吾地之作萬壽宮,在乾隆五十六年,而廟制未備。頃年來肖真君像及蕭公鎮江二神,續伐石以固廟址,今歲復修歌台、門陛。內備房序,外建華表,與夫垣墉彩飾之屬,煥然新矣。惟是工役頗繁,昔年營繕業有逋欠,而近來經費不支,以勢將觀成又無容中止,因念同鄉之賈蜀者,邑中市聚無處無之,敢丐一言以告助于同鄉諸君子,雖列廛各地,若不足以相溷者。然真君之禦災捍患,為德于故鄉也,甚烜赫,均出豫章,其何擇焉。倘念桑梓枌榆之誼,共蕆斯舉,則嚶鳴求友之意,篤而神之聽之,終和且平矣,鑒豈遠乎哉!

    余以張君之偕,故不違其請,因敘平昔旌陽為德陽之疑,並述王君之言,以為諗。

 

題記:

    此據光緒《續修安岳縣志》。譚言藹,號靜山。安岳人。清嘉慶十四年(1809)進士,曾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雲南道監察御史,後致仕掌草堂書院。萬壽宮,各地皆有,此指安岳通賢場之萬壽宮,不知何時創建。清嘉慶十五年(1810),因修歌臺及全面翻修,經費欠缺,譚為文替吳西寓蜀的商人募集經費。文中稱桓溫平蜀在晉康帝建元三年,按康帝建元二年死,穆帝即位,翌年改元永和。桓溫平蜀,在永和三年。

 

(楊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