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遷祠記

李龍遷祠記 年份:公元1171

常百祥

 

    眉山史公初莅龍陽,夢一真人跨青牛,踵門求見,衣冠甚偉,目光射人。公問之曰:「奚自?」對曰:「自西南。」「家在何許?」曰:「中峰。」良久乃去,且告公曰:「皇宋當中興,天下推戴。公其志之。」公夢中了然,識其所謂。晨起,顧鈴下曰:「是必垂休侯也。」公夙駕登山,奠謁祠下。見牛心獨立不倚,萬山環之。忽悟,笑曰:「此所謂中峰者耶?」於是闢林莽,平峰巒,舊宇盡撤,新宮宏大,重樓復閣,凌厲紫清,所以揭虔妥靈,為國集福焉。公命其僚屬嘉陽常百祥,敘次垂休神君靈異始末,以警動當世,昭示罔極。其文以辭。

    謹按,顯濟廟垂休永濟侯,諱龍遷,姓李氏,隴西成紀人也。自神君之上,則有玄元皇帝,以大道為萬世師表。自神君而下,則有唐太宗,以神武而定天下。因知李氏世生哲人矣。當梁之末,神君龍陽大姓,舉郡以臣梁。精忠大義,充塞宇宙。及武陵王蕭紀鎮蜀,謂龍陽乃鄧艾征西取蜀捷徑,遂委神君築城於此,以捍蔽川蜀,有大功於民。既歿,葬山下。邦人祠之,號「李古人廟。」凡有禱者,其應如響。

    太宗父子緣晉陽直入長安,號令天下,故武德中改廟曰觀,祭享甚嚴。則天稱制,潛謀革命,惡龍山之勝,遂鑿斷西岡。岡斷泉涌,水變成血。父老揮涕曰:「禍自此起矣。」安史之亂,明皇西狩,至劍門,神君化為進士蘇坦,迎鑾而拜,進言曰:「龍州牛心山廟,陛下遠祖也。因其名以為州名,人皆靈之。陛下今日蒙塵,乃則天鑿山之禍也。請藏御衣於鑿斷處,增土而築之,山必有聲。如是則兩京自復,翠華速歸矣。」明皇異之,遣中使李務直御衣國信,祭山修築。剌史蘇邈蠲民租賦,並力填之。復還舊物,山果發聲如牛呴焉。未幾,殄安史,復兩京,皆仗幽贊之功。益加欽奉。至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詔曰:「江油古邑,地帶靈山。自梁迄唐,屢蒙顯貺,眷茲龍境,禮合褒崇。可陞龍州為都督府,賜號靈應郡。」長慶四年八月,本州刺史尉遲說上言:「牛心山素稱神異,有掘斷處,明皇修之而未盡,請加補塞。」敬宗從之。命中使張士謙役致萬人,盡補之。而後以其事具載於《通鑒》。至僖宗元年,復命中使閻文靖醮之,咸若有感。廣明初,黃巢亂關中,僖宗幸蜀。宗子持立,具奉前事,請修廟及勸置金籙道場。僖宗深然之,即授持立本州錄事參軍,與中使王彥忠虔葺祠宇。委東川節度使楊師立選道士袁道常等醮以禱之。山復有牛呴之聲。敕封神君為寶定王。時中和元年二月十七日也。及巢賊滅,京邑再平,詔陞江油為聖縣,以旌神功。其後東川副將李賞過龍山,見松柏參天,可為材用,大葺廨宇,遂發山刊木,絕無顧忌。山枕涪江,將束筏乘江漲而下。其夕有神斥責,其聲甚厲,聞者震駭,莫能禳也。俄而賞以賄敗,琅玡公戮之於市。則神君之靈,不可不敬者,又見於此也。

    宋興以來,郡邑事神君如存,莫敢少懈。崇寧二年八月五日,剌史雷壽仁夢神君來告曰:「願得八百緡,當以百萬為報。」明日,有詔修名山大川之祠,未封爵者皆上請。雷壽仁奏之。十二月六日,敕賜顯濟廟為額。其修建之費,豐登之報,竟協於夢。凡靈應昭著,此其類也。其後左武大夫選鋒將,纔領知鳳州曹武修下殿本州剌史龍神尉四廂都指揮使田晟相繼崇奉孚佑,州別駕佐承議郎郭郊為文紀之。並親書案額,筆勢飛動,有絕塵之姿。曾未十年,樓屋頹圮。今眉山史公遷之於正殿之前,而鼎新之,仍置舊額於其上,為門樓焉。

    自梁迄唐,至於皇宋,幾七百年矣,神之澤民,愈遠而益深。朝廷嘉之。紹興二十六年封垂休永濟侯,所以發令德於千載,揭大號於無窮也。

    初,眉山史公再夢,一牛黃符障面,不見頭角。翌日黃敕下,代者符安撫也。公為神君生日,親禱於廟,夢神君自言曰:「予五月初二日子時生。」公秘之,令士民大會祠中,置籌二枚,空者一而言者二,炷香撚之,果如公夢。已而神降明皇廟中,附人而言曰:「我垂休也,誕降於梁武天監二年五月二日。」又與公夢若合符節,嗚呼!非盛德其孰能焉?

    百祥尊公之命,上考圖經,旁搜古碣,折中於《通鑒》以記之。綴其大者,敬獻於公□。民則神,神則民,民神一也。故民者神之主,而使民如承大祭,其尊且嚴如是。苟失民,則失神,民心和而神意得矣。公忻然曰:「吾志也。」遂刊之。

    門生左從政即就差龍州司戶參軍兼司法管涪州學教授常百祥撰。時乾道七年歲次辛卯十一月二十八日。奉開右朝請郎知龍州軍主管學士兼管內勸農事兼管界沿邊都巡檢使眉山史公諱祁謹跋。

 

題記:

    此據道光《龍安府志·藝文·記》。李龍遷祠,在平武縣牛心山,唐建,宋多次重修。常百祥,嘉陽人,時任龍州司戶參軍。本文作於宋乾道七年(1171年)。史祁,乾道七年知龍州,重修學校,尤多題咏,頗有政聲。

 

(查中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