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廟會衆碑記

嶽廟會衆碑記(萬曆十八年1590

                     賜進士第、資政大夫、太子賓客、南京禮部尚書、前詹事府掌府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經筵譚敬偉正書;會典副總裁、注起居瓊台王弘誨撰文;光祿大夫、前南京右軍都督府掌府事、西寧侯定遠宋世恩篆額;直武英殿、征仕郎、式中書舍人嶺南譚敬偉書丹

    歲己丑夏,余受命南秩宗,將行,客有跽而請者曰:都城東郊道上有岱祠,其規制仿泰山,歲時奔走,萬姓一如齊魯間,國有祈禱咸詣焉,有司視爲掌故。都人士若耿應禎、支松、沈鸞者,約數百人,自隆慶紀元迄今,凡遇歲首,以青帝發育之始,預爲神誕,齊心崇奉,修供告虔,殆二十年,可謂盛矣。衆懼經久無從,□首事敢僥重一言以紀歲月,盍許諸。否也。余惟岱宗天帝之孫,雄鎮東齊,爲四嶽長。虞周而下七十二君之登封,非不艶羨相傳,然而端人正士無取者,則以其欲神。夫神不知神之所以神也。《虞書》紀帝東巡至於岱宗,《周詩》頌王時邁及喬維嶽,彼聖帝明王之於五嶽,可謂欽崇之至。而實未嘗登封,如七十二君者,則神之爲神與帝王事神之大義,可睹已。蓋岱宗既爲天孫,代天帝之權,以遍育群命,帝王不爲己求福耳。神以其神而福民,帝王寧不爲民志報哉。茲都人士皆五陵輻輳之衆,乘堅策駿,享有豐腴,非雨吻時若,何以致之。然雨暘非賴神庥,又爲能薦歲,相仍時若,不替如此。今上臨御焉,山川百神主虞周景運復開,固不欲斯民瀆祀以慢神。至民以豐腴享神之惠,因以竭民力而報之,神則亦豈忍爲民禁也。踵東巡時邁之遺,祛金泥玉檢之妄,而惟合億兆之歡心,以答帝天之嘉貺,所謂事神以實不以文者,非與客,其持此以爲都人士告,因繫之銘曰:

    天孫作鎮,莅茲東方,發育峻極,主宰勾芒。爰稽封域,泰山之陽,赫恭行在,建於帝邦。思厥神惠,曰惟降康,形聲默默,豐年穰穰。氓也胡德,堯召彼蒼,揆本溯源,乃眷皇王。王靈丕振,神格有常,氓胡以報,萃漢攸將。誠不以物,歲遠辦香,勒諸貞石,終古未央。

    萬曆十八年歲在庚寅季春古旦立 東安任三重鐫

 

補:據《北圖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彙編》

    明萬曆十八年(1590)三月刻。碑在北京朝陽區東嶽廟。拓片陽碑身高187厘米,寬90厘米,額高、寬均90厘米;陰碑身高177厘米,寬92厘米,額高32厘米,寬27厘米。王弘誨撰,譚敬偉正書,宋世恩篆額,任三重刻。陰題名,額正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