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場創修文武宮碑序

馬家場創修文武宮碑序 年份:公元1883

陳詩

 

    周世宗毀銅佛,唐武宗毀佛寺四千六百余所,傅奕請除釋教,狄仁傑諫造大像,厥後韓子《原道》、歐公《本論》,障川回瀾,震耀天下。世有譚二氏宗旨者,君子非笑之。王文正公旦冊拜玉清昭應宮使,史論惜焉。唐代佛寺,充塞寰宇,霞結雲構,既麗且崇,所謂過費有用之財、功歸無益之鬼者也。不有英主賢臣,從而□之,其熏灼天,殆不可遏。

    我朝典禮:有功于民者則祀之。文昌、武聖,春秋祀乙太牢,京省郡縣以下,各以有司掌其祭。鄉曲有建廟者,亦不之禁。蓋煌煌祀典,我皇與天下臣民所用敬也。

    縣南七十里有馬市,舊有荒祠,名玉皇觀。蓋昔土人所為也,名不正矣。塑像累累,無名可指者冗甚。孝廉譚君濟安,洞鑒其失,皇皇欲正之而未有間也。光緒癸未,倡募改修,即舊址之下,鳩工度材,規模宏闊。擯諸無名之像,特祀文昌、武聖,正其名曰文武廟,遵王章也。庸陋無知,乃有雌黃。夫郊祀上帝,天子之事。郊者不屋而壇。《祭法》:「燔柴于泰壇。」其證也。玉皇之名雖不見于經典,而後世文人歌詠中頗有之,蓋指上帝言也。《黃帝內傳》:「置元始真容于高觀于上。」觀之言可以觀望于其上,此觀之所由始也。厥後觀名益眾,悉數難終:曰玉虛、曰逍遙、曰棲真、曰四聖、曰靈台、曰鳴禧、曰沖佑、曰玉局、曰崇道、曰仙都、曰元都、曰葛仙、曰酆都、曰玉真,皆其著也。夫其崇表福區,招致神靈,無非韓子所謂詭異之觀。天門放榜,玉華試文之事,信有之乎?抑在天之金闕、銀樓、瓊台、玉京,上帝真居之乎?瀆神甚矣。《宋史·真宗紀》:「祥符五年,親禮玉皇于朝元殿。」雖則親祀,尚不敢以名其所棲之室。然正士猶非之者,天,帝尊而不親,故天子但郊天,未有廟祀天者。後世之君與一時侍從之臣,不達天文之理,厭舊喜新,不經不典,其能逃無禮之譏乎?降而庶民,又何得幹焉,易之是矣。至于無名之像,尤所宜汰。國朝湯潛庵為蘇撫,奏毀淫祀。譚君洵有其風,可以接蹟狄、傅諸賢矣。

    然譚君創建,厥心甚苦。牆傾階圯,數易弗成。今夏親督其工。土石相含,階砌孔堅,石工聽命焉,斧彼則斧,鋸彼則鋸,亭立其柱,橋鋪其梁,木工聽命焉。于是棟宇城環,廊簷井絡而廟製備矣。至丹碧之興,繪畫之事,例得備書。劉君心堂司募簿,蔣君少卿佐之。蔣君輔臣司錢粟,陳君譜蘭佐之。羅君淩雲監工,王君淩浦度材,唐君興發經畫廟制,社君雲峰相視地圖。皆任勞斯役者也。後之覽者得以知焉,既為序其事,而屬以文曰:

    聖清受命,奉我宣尼,文德誕敷,萬口無辭,乃立輔翼,配以二聖,一文一武,遐邇同敬。忠義在漢,星辰在天,三分翊蜀,七曲佑川。荊水湯湯,潼水洋洋。天地同流,其澤孔長。于茲近市,翼翼作廟。湫隘器塵,日月亦照。爰始爰謀,則有譚君。相視陰陽,杜君之勳。士庶同心,執事有恪,董正群工,增其式廓,于赫帝君,功德在民,享我蒸嘗,蔚我人文。人文蔚起,帝恩未已,蔭我同方,眾心則喜。

 

題記:

    此據民國《達縣志》。陳詩,達縣人,廩生。文武宮,又稱文武廟,指文昌宮與武聖宮。在達縣馬家場上場口,舊有玉皇觀,明弘治十年(1497)茂才馬後龍創建,年久而廢。清光緒九年(1883),當地孝廉譚濟安倡募改修,特祀文昌、武聖,故名文武廟,功成,陳詩為文以記之。

 

(楊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