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宮祖瑩碑記

青羊宮祖瑩碑記 年份:公元1739

張清夜

 

    夫幕天席地,為道人者之本來。所以恍惚杳冥之中,而相忘于無形者也。然人之一有此身,即心為形役,而不能超于無何有之鄉。惟修真之士,統陰陽,兼體用,遂至出神而入化。嗚呼噫嘻!有質之物,不得長留,夢幻之軀,終歸土壤。今既言神化,自當塊然常靜矣。是以于送仙橋畔,購地一畝三分,巽山乾向,周以土垣,以歸日後本祠之委蛻者。若余也,雲蹟飄零,而東西南北,何嘗計其所著。即今日名偶爾培成,亦不過為吾道中存一餘地耳。因立石而為之記。

    重開武侯祠長州道人張清夜并書

    大清乾隆四年歲次己末秋九月

 

題記:

    此據《道藏輯要·續翼集一》。該碑文撰于清乾隆四年,即公元1739年。撰者張清夜(1676-1763),清代道士。原名尊,字子還,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少為諸生,工書翰,後至湖北武當山出家,拜余太源真人為師。雍正元年入蜀,居住成都臨江寺惜字宮,一琴一榻,悠然自得。雍正七年主持武侯祠事,惟務清虛,日夕研讀《陰符經》。曾薦其徒汪一萃重修青羊宮,使清規復振,道眾雲集,儼然成一大叢林。撰有《玄門戒白》、《陰符發秘》發揮道教南宗理論。該碑記述張清夜購送仙橋側土地以建祖鎣之始末。碑原存青羊宮,後佚。

 

(黃海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