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蜀郡守李公廟碑

重建蜀郡守李公廟碑 年份:公元1867

完顏崇實

 

    秦蜀郡守李公冰,與其子二郎,鑿離堆以避沫水之害,又穿內外二江,廝渠引水,灌溉田疇,遂成沃野。既歿,蜀人祀之為神。至今作堰淘灘,猶師其法。歷代皆有褒贈,然積久失實,民俗沿訛。今都江堰之祠專祀二郎,而附祀公于後殿。

    國朝雍正間,四川巡撫西魯特公憲德疏請加封二郎。部臣曰:二郎雖有佐父之積,李冰實主治水之功。今但封二郎而不及冰,于義未協。奉旨封冰為敷澤興濟通佑王,封二郎為承積廣惠顯英王。顧封號雖頒,而祀典迄未厘正。且附會小說,并二郎之蹟亦寖失其旨。

    咸豐間,學使何君紹基疏請更正,格于部議,寢其事。夫子雖齊聖,不先父食,況以公之賢,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無待乎其子。今乃數典忘祖,子掩其父,得毋紊歟?小民失而弗察,猶可諉之曰愚;賢士大夫知而不復是正,是誣也;愛惜經費,憚于更張,是慢也。使神失其倫序,不歆其祀,將何以蔭國而受福乎?

    余謂雍正間既奉有諭旨,其事昭然,可無再請。爰于乙丑之春,成綿龍茂道鍾君峻將赴灌視堰工,屬令相度形勢,用謀改作。鍾君視伏龍觀前地勢宏敞,遂就原圮山門基址,起建通佑王專祠,而以二郎配享其後殿,所祀諸神則仍其舊。檄灌縣李令天植、楊令若黼、錢令璋,水利廳吳丞寶林、曾丞寅光,暨縣之紳耆蒲鑫賢、彭洵、戴嵩、申于筠、劉璞、張暉陽、張學海等董其事。命工勘估,計費將近萬緡。稟飭成都府屬需水州縣,按照水冊,量力捐貲。隨即鳩工庀材,經始于同治五年二月,閱明年三月,廟貌告成。蠲吉迎通佑王神供奉正殿,用以修廢典而答神庥。

    既將事畢,鍾君請為之記。予惟易言,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夫鬼神豈以情狀示人?特神道依人而立,揆之人心而安,即揆之神心而亦安耳!然則是役也,察倫物,舉廢墜,通幽明,妥享祀,一舉而四善備焉,鍾君之力也。爰為之記,以告來茲。

 

題記:

    此據民國《灌縣志·文徵·碑誌上》。李公廟,原為伏龍觀,在灌縣城南門外,清同治間改祀李冰,本文即為此而作。完顏崇實,成都將軍署四川總督。本文作于同治六年(1867年)。

 

(楊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