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說經台記

    清雍正十三年(1735)夏刻立。朱文炳撰,王容書,張松齡篆額,高蘭廣、仇孔章鐫字。

    碑爲螭首方座。高3.06米、寬1米、厚0.32米。額內篆書「重修說經台記」6字。碑文正書,正文18行,行59字。竪於說經台東碑廳,「文革」中被推倒,碑座已失。1978年樓觀台文管所重竪於原處。碑面完好,字迹清楚。碑陰刻道光五年黃蘊錦題詩一首。

 

錄文:

重修古樓觀說經台記

    闔邑士庶公同立石

    秦中自成周後,歷秦、漢、隋、唐,咸爲都會,故觀宇之盛,甲於天下。然其最古而爲世所仰者,則莫若周至之樓觀,經台爲老子、關尹二真人授道著書之所。道]書所謂三十六洞天之一,七十二福地之首是也。其地在縣東南三十里,南倚終南之麓,北帶渭水,西鄰仙游,東距天池,洵三秦之奧區,而上清之別館也]。尹真人喜爲周康王時大夫,本天水人,歷覽山川,遂於周至聞仙里結草樓以居。善覘星氣,見函谷有紫氣東來,因求爲關令。後果遇老子入關,即迎歸草]樓,說五千言以授之,標道德之宗,暢無爲之旨,包絡天地,元同造化,道家之宗派,由茲闡而衍矣。至穆王時,召真人之後,尹軌復居草樓,因名樓觀。此樓觀]之名所由始也。稍南有說經台,即老子說道德經以授尹真人處也。一名升仙台。舊有系牛柏及針灸二柏,今尚有存者。可見真人遺迹,千載不亡。秦始皇]時,於樓南建老子廟,此廟之所由昉。漢仍秦舊,歐陽率更所謂秦、漢以來,廟祀相繼不絕是也。晋元康時,更加修飾,蒔木萬株,給戶三百,以供灑掃,真人之]道,於斯大顯。後魏孝文時,又增置徒侶,構宮以銀爲榜。後周定業關內,亦躬受五符。至隋開皇初,復新其廟宇,刻四體道德經於石,置諸廟中,更爲不朽盛]事。自唐迄宋,巋然常存。逮金之末,廟仍毀焉。元至正中,敕同塵真人增修殿宇,壯麗倍昔,道謙爲之記,掌教張志偉重篆刻道德經於石,高翿爲之書,又刻]米元章第一山三字,俱列庭下。迨明時,有煉師侯圓方重修之,旋毀於寇,耆民武應時等乃重葺之。本朝自康熙間,縣令章泰重修後,經四十餘年,台]廟漸頽。雍正七年,道士梁一亮字春風者,本順天宛平人,卓錫於斯,乃大興工作。其制有因舊者曰啓元殿、四子堂、靈官祠;有改建者,迎仙門也;有創修者],藏經閣、待儲洞。輔後建閣道,以通來往。齋室以詣靜修,雲堂以接大衆。厨舍倉庫,莫不畢具。朱扉絳殿,丹光紫氛,雲日爲之生輝,山川爲之增麗。想斯地自]真人結樓之後,嬴秦創觀之始,歷漢、晋以至於明。遞廢遞興,閱世幾何,閱人幾何,而乃大落成於今日。始於戊申,迄於己卯,八載而始竣工,厥唯艱哉。且世]之創建修葺者,咸出君上有司,則事猶易舉,工猶易成。而今乃出於道人一手之所拮据,則其事誠巨,其力誠勤。其工之成,正可美而可傳也。余以戊申歲]承乏茲邑,公務之暇,常涉其地,登其台,撫其柏,瞻其宮,觀尋洞天之真境,而低回嚮往焉。闔邑士庶嘉道士梁一亮建修之勤劬,欲勒諸貞瑉,以志不朽。而]問記於余,余因叙其山川之勝與歷代興廢之由,以至今日一亮成功之巨,令後之覽者,得以觀焉。至於二真人之微言妙旨,俱在經中,茲不復贅。然莊生]稱關尹、老聃爲博大真人,又云以本爲精,以末爲粗,以有積爲不足,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乙,以濡弱謙下爲本,以空虛不毀萬物爲實。觀是數言,亦可]以知其概矣。若一亮者,得無聞其風而悅之者耶。是爲記。

    大清雍正十三年歲次乙卯孟夏穀日

    文林郎知西安府周至縣事朱文炳撰

    以知縣暫行佐理周至縣事王容書

    周至縣儒學教渝張松齡篆額

    署陝西固原鎮西風協周至營都司僉書事王培運

    周至縣儒學訓導郭瑞圖

    登仕佐郎贊政周至縣事紀錄二次任思恩

    經台十方接待、叢林同心戮力道衆,百有餘人,不及另書姓名

    頻陽高蘭廣、仇孔章鐫字

——出自《樓觀台道教碑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