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平蓋觀記

重修平蓋觀記 年份:公元1518

李萬仁

 

    天下臺觀至多也,奇壯名天下者蓋少。若吾縣治之北,有山名曰平蓋,下有潭曰繫龍。其上有觀,因山名焉。觀之前有墨池丹井。

    先是,唐蜀人羅公遠謁明皇、還蜀修煉之所也1。按天下之治二十四,平蓋居其一。 此奇狀所以名天下者,但吾邑之形勝焉耳。斯觀初建於唐之開元2,間尋毀於元兵。我國朝初,僅存遺迹3。永樂庚子,邑人饒嗣進以道為事者,循基址、正方位、漸次修治,以興復古迹。迄正統、曆成化,尹兹邑若孝感黎顥、湘陰甘棨、豫章樊瑾、長安馬馴諸公相繼視篆,修學校、覽名勝4,時注意斯觀,以為歲事習儀之所。仰兹宮殿,儼若對於天庭,密邇清光,謹殫臣職,豈非急先務歟5?暨宏治庚申, 住持是觀者繼修建兩廊各五間,築垣墉凡百堵,植松柏計千株有奇,移山門於街,以壯觀瞻;易土梯以石,以便登謁。甫告成,適先輩前鄉進士任雲南提舉楊孟時引年林下6,勒碑記厥事。

    越三年,癸亥,復加修建。自殿而庭,庭而門,門而階,以及廟翼廊廡,咸一新之。加丹漆白壁,圖繪諸天神像。舊者飾,少者益,取石甃月臺,並丹墀,造□砌錢樓及屏壁7。重覆後殿,通濟以石,與前相輝映,規模制度至此,較完美矣。營構之功,經始於宏治癸亥冬,曆正德丁丑秋8,事徒□□役煩,功浩費廣大9。因人心樂從,不憚煩惜費,以成厥美10。越明年,戊寅落成,住持者□□人僉屬記於予□□記事,所以示勸也。

    人之施財,緣於好義;不好義,固不能施財;徒施財而不好義,則所施流於無□;不施財,固無以好義;徒為好義,而吝於施財,則所好亦出於無濟,若等肯施樂與11,可謂能好義者矣。矧斯觀以迹則古,以山則名,以水則靈,尤宜登之記載,使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一二同志者嗣而葺之,庶斯視垂於無窮,而好義者相與媲其美也。

    維時住持則道士沈太事,募化則道侶王世卿。董厥事者則善士王冠,張翺、楊喧倡於前,王仲立、田源、梁大賢繼於後,葛廷輔、楊濟、翟廷輔勸其成也,悉命匠氏呂伯厚刻於碑陰,以示勸也12。是為記。

 

題記:

    此據民國《重修彭山縣志》並以《四川通志》、《眉州屬志》互校。李萬仁,明代彭山人,舉人,曾任襄陽府提舉。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撰文,彭山縣儒學教諭江西安福劉翅篆額,訓導湖廣松滋范應元書。平蓋觀,在縣城北一里,古為道教二十四治之一的平蓋治,唐代開元年間(713-741)建觀,明正德十三年(1518)重建。後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重立碑,匯刻李萬仁文,及明成化十一年(1475)知縣豫章樊瑾詩一章。重立碑由汪從善、艾元鵬承辦,陳蚪書臨字,道士劉元福等重刊。

 

校記:

[1] 《四川通志》、《眉州屬志》無「謁明皇還蜀」五字。 

[2] 《四川通志》、《眉州屬志》「觀」下無「初」字、無「按天下」以下31字。 

[3] 《四川通志》、《眉州屬志》無「我國朝」一句共8字。 

[4] 「覽名勝,時」4字《四川通志》、《眉州屬志》作「反庸壑暇」。 

[5] 《四川通志》、《眉州屬志》無「仰兹」以下24字。 

[6] 《四川通志》、《眉州屬志》無「前鄉」等9字。 

[7] 《四川通志》、《眉州屬志》無「造」等5字。 

[8] 「歷」,《四川通志》、《眉州屬志》作「落成於」。 

[9] 《四川通志》、《眉州屬志》「事徒」以下11字作「斯役功鉅費廣」。 

[10] 「惜費」,《四川通志》、《眉州屬志》作「苦」。 

[11] 《四川通志》、《眉州屬志》無「越明年」以下88。 

[12] 《四川通志》、《眉州屬志》無「維時」以下72字。「是為記」三字《彭山縣志》無。

 

(楊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