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青城山記

遊青城山記 年份:公元1792

衛道凝

 

    自灌縣出南門,渡沱江,迤而南,復渡岷江,二十余里,乃西折,傍山行數里,至青城穀口。盤折而入,數百步,抵長生觀,即李雄國師范長生隱居處也。觀已毀,惟石礎如箕,行列尚可數。觀西山中,有石筍一,高十餘丈,秀削天成。再上乃陟山岡,谷口至此已盡。又數十步,有林木,木多化(原校:化,疑作滑),皮理皆橫,可以飾弓,有油,堪為炬。林中多異鳥飛鳴。山回路轉,突出斷崖,架木棧以達,為遇仙橋。橋以上岩壑益秀,古木蕭森,盤錯屈曲。

    里余,至常道觀。道士迎入,獻胡桃、松子、茶及香稻飯。已而引觀鹿圈。鹿大如駒,高足,短尾,色灰黑,角長于身,有力,能抵觸,前太守王公啟 所放置者也。殿後玉皇樓,屋角有水,清澈甘美,外甃以石,時溢時涸,名曰六時水。其上三峰,遞聳如梯,頂如笠,殿倚為壁,壁逾十丈,有洞,中奉天師張陵像,多石刻。由左麓緣棧以上,右穀中多果木,松鼠每棲食之。林外有巨石二,高各數丈,朋比僵立。相傳天師逐鬼至此,引石壓之。其荒誕若是。

    明日,道人復引遊上清宮。宮據山絕頂。路經擲筆槽,道書云:天師以筆擲鬼,山遂裂,其草與石皆有黑痕。此南槽也。北槽者,前峰與中峰相比處,谷深可千仞,而路在山腰,一線凹入。振軒駭曰:「此可過耶?」予好奇,道人亦固以為可,曲躬先往。但聞崖石與衣相磨擦,格格有聲。曰:「勿懼也。」予熟視,不敢前。道人乃反。復遊前峰,攀藤附葛約里餘,問:「行幾何矣?」曰:「五之一耳。」振軒難之,因與予侄反,期于山口。予獨與胡公父子進至朝陽洞,日已晡矣。問上清宮遠近,道人指白雲深處,曰:「此去不過十里,但路險耳。」問:「何似?」曰:「擲筆槽猶可佇足,所懼者目眩心悸而已。今上清宮有側路數丈,路皆石上,無寸草之援,下有無底之穀,足一失勢,鮮有幸者。」問「宮所自始」,「李雄為范長生所建也。內有麻姑池,冬夏不涸。鴛鴦井,汲彼此動。斯可得而言者。若夫諸峰環拱,氣象萬千,挹秀探奇,在人自取,而非道人之所能縷者也。」胡公曰:「既不能至,而留連何益,振軒待子久矣。」乃反至山口。道人以《玉皇樓記》屬予而別。

    時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也。同遊者胡公名應選,中江人,丁酉副貢;振軒李君,名映演,簡州諸生;胡公子俊,予侄汝良。

 

題記:

    此據民國《灌縣志·文徵·雜記》。青城山,在灌縣西南,為道教勝地。衛道凝(1762-1823年),字渙之,號榿園,郫縣人。五十一年解元。本文作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查中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