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仙樓記

遇仙樓記 年份:公元1806

淡士灝

 

    敘郡城北師來山有郁姑台,蜀志載楊真君遇鬱姑仙于此。邑乘載姑台峙斗,為師來山八景之一。至真君也,郁姑也,別無所考。如何而遇,事亦不詳。

    余于嘉慶六年領郡蒞任,八年重九日,始登此山,訪所謂鬱姑台者,乃真武宮後之餘址。平連簷楹,縮削三面,臨深為高,甃石成基,略有台之形狀雲爾。

    因憶梵宮琳宇,今稱古剎,未必非先有此臺,而後始為佛土也。抑先未有此臺,而或者因其地而為臺以名之也?噫,仙佛異聞,半屬荒誕,附會流傳,從何徵信哉!雖然,名山靈境,實神仙之窟宅,遺蹤異蹟,每因人而表奇。余于是臺向西北遙矚,見夫樹隙之中,短垣之外,江光練影,蜿蜒來龍。笏峰岸容,擁環初地。惟此臺為能一覽其勝,亦微此臺無以遙觀。于焉歎真人白日飛升,鬱姑導引先路,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者,非虛語也。余俳徊久之,不忍去。顧此間無坐處,豈四大皆空,五蘊非有,等諸淩雲之意與?思若于台前構屋數椽,面山臨水,俾遊覽者憑幾倚欄,皆飄飄然有淩雲出塵之想,豈不為山靈更開生面矣乎!

    謀諸僧,歸而謀諸郡中人,士眾樂于從事,乃不憚繁費,募金千余兩,于鬱前矗起高樓,經始乙丑年,閱丙寅之皋月而工已峻。茲于落成之日,樓上樓下,聳目瞻眺,山川融結,雲煙縹緲,金支翠旗,赤豹文狸,出沒變幻,氣象萬千。仙乎仙乎,不亦庶幾旦暮遇之乎!惟是此樓緣鬱姑台而成,真人遇鬱姑,姑置弗論,而要不可沒其蹟。眾以樓名問余。余命之曰:「遇仙樓」,其猶當日名台之意也!夫至于捐資營造諸事,別勒諸石,茲不悉及,是為記。並賦五言古體四韻如後。

    道華風久,冠冕古戎州。姑台何年始,仙人去不留。憑蹟覽名勝,可台亦可樓。俯仰欣所遇,應須到上頭。

 

題記:

    此據嘉慶《宜賓縣志》。淡士灝,初授四川候補知府,隨經略大臣額勒登保至太平(今萬源)一帶鎮壓白蓮教,乾隆五十六年(1791)任資中知州,嘉慶六年(1801)任敘州知府。遇仙樓,在城北一里師來山,其山又名仙侶山,上有真武祠,故又名真武山,有四洞,一名仙侶洞。山後有郁姑台,相傳宋楊道人在此山遇郁姑,得食仙茅之法,後于此升仙。淡士灝在任中登山,倡修此樓,嘉慶十一年(1806)功成,淡士灝命名「遇仙樓」,且為之記。

 

(楊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