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茶定額記碑

貢茶定額記碑 年份:公元1805

佚名

 

    伏維我皇上,德邁三山,治臻二帝。一應征徭俱視土地之肥磽,雨露之滋濡,與夫物產之遲早,斟酌盡善,以定厥貢。僧道等生逢聖際,含哺鼓腹,樂何如也。所有貢茶,理宜急輸,以攄草野之忠款,期為向化之良朋。茅邑僻處西隅,山高氣寒,而茶又屬老干,勃發較遲,難供采摘。如照向例,于谷雨前交,則僧道等又將別購充納,不惟致累當身,亦且貽罪斯慢。是以呈懇縣,遵飭從緩辦。惟正貢蒙恩,愛民如子,紆民手足,擬于谷雨以後,立夏以前,上納貢茶壹佰貳拾斤,餘茶陸佰捌拾斤。詳請藩憲永遠定額,旋荷批札,以如稟辦解,勿任差徭多索擾累。井飭該典史武弁一體遵照等示在案。似此仁慈,沾被殊多,理應鐫碑,永奉章程。庶不上誤國貢,而下可洽輿情矣。謹奉欽命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總理銅政鑄法加五級記錄十二次董署四川成都府灌縣事候補縣正堂加三級記錄五次陳

 

碑陰

    國貢由來,始自康熙年間,有峨山羽人每歲貢茶。至十三年,上憲札飭,灌縣堂主胡示諭青城山道眾李太浩、曲一倫承辦貢茶。其茶斤無有定額,故常住隳頹,難以承辦。其寺觀庵堂共三十五庵,其內十四庵,雖有門差,而無住持。因于嘉慶九年,有本山九泉庵住持通福,弗憚重勞,相約諸山僧道等,稟懇上憲定例規額,鐫石永遠存照。

領眾定例章程首事 李合邦 戴永萬 正 文 鍾永升

承辦貢茶諸山僧道列于後:

沈家庵 妙相  太安寺 智仁

龍泉寺 涌禎  三臺山 東嶽廟

回龍庵 羅合善 錫照庵 性參

普照寺 印廣  中皇觀

黑虎堂     上元宮 戴永壽

常道觀 萬本圓 季家庵 普祥

龍居寺     斗姆閣

清皇觀 易本勤 圓明宮 王合興

大通寺 通順  樂靜庵

土地堂     文昌宮 賈復懷

天真觀 劉陽春 九泉庵 通福

九龍庵     飛仙觀

上皇觀 彭合俊 見夫宮 張本珍

上清宮 蕭永扶 白雲觀

龍珠庵     真武庵 劉本法

香積寺 界寬  丈人觀 楊教濱

三官堂 朝陽庵

刊刻:黃金鳳 楊文會

書字:清正 敬錄

清嘉慶十年乙丑孟月 谷旦

 

題記:

    此據《青城山志‧文物篇》。該碑刻于清嘉慶十年,即公元1805年。碑立于青城山九泉庵,后佚。

 

(黃海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