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頂香會碑記

西頂香會碑記(崇禎九年1636

                     賜進士出身、嘉議大夫、光祿寺正卿董羽宸撰;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後軍都督府管府事、少保、宣城伯雲間衛時春篆

    尊獄者於岱,尊域者於京師。今以五方之人鱗萃於輦闕之下,聯疏爲親,竦慢爲敬,蔑不奔走嶽節而元君之是歸。是心也,其淺者以祈福澤,其深者以展功能。而微察之,則忠信純確之念油然而起。余嘗就夫人而蜮其情暴其氣矣。當其情之蜮而閃忽於變曖者,不可測也;當其氣之暴而厲於决扈者,不可遏也。一臨之以元君之靈,而情惟恐其不篤,氣惟恐其不柔,靡不輪也,靡不攝也,可以助禮樂之化而參刑威之權。故聖賢之所范、帝王之所旌,不過勖子以孝其親、臣以忠其君而已。而要未有如糾族而事神者,三親且敬也。使繇是之焉,而無不神道之教以相陟降,則子必孝、臣必忠。遍而推之,兄弟之瑣篪、朋友之襟帶、仕學者、胥賈者之輪轅,囂然而處,泛然而接,皆可以致其柴栅之私。而予之以缶棆之悃,鐃鼓笙鏞昭其聲,幢幟旗□昭其物,輿蓋罏箑昭其□,冠舄俎卣昭其獻,玉帛以肅之,金石以永之,使時時持是心,而忠信純確之念不教而成,此因元君之所歆格而佑,而亦治世者之所禱祀而求者已。嶽於東者爲長育之府,而地於北朔,序於南離,瞻群頂而位於西,於萬物之美報爲告成。爲依輦闕以宅中央,萃五方之宜於義爲備。余樂而爲之記,而臚其名以詔世。

    崇禎九年歲次丙子孟冬望日吉旦立

    碑側

        聖會在中城靈濟宮南太僕寺街撒枝胡同。總管香頭陸慶、朱朝弼等立

    (碑陰人名從略)

 

補:據《北圖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彙編》

    明崇禎九年(1636)十月十五日刻。碑在北京海淀區藍靛廠廣仁宮。拓片陽、陰碑身均高164厘米,寬85厘米;陽額高49厘米,寬27厘米;側高136厘米,寬28厘米。董羽宸撰,正書,衛時春雙勾題額。陰、側均題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