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漢文合刻皇帝璽書碑

    元延祐元年(1314年)立石。原曝露於戶縣祖庵鎮北郊荒野,1962年移至重陽宮後院集中保護。

    此碑螭首龜座。通高400厘米(其中首高98厘米、座高68厘米)、寬1l0厘米、厚35厘米。碑額圭形,額刻陰文篆書「皇帝]璽書」4字。碑文用蒙文和漢文兩種文字書寫,文意相同。蒙文竪書,26行,在3、4行和23、24行之間各有一漢文「寶」字。漢文正書,23行,滿行22字。保存完好。漢文碑文《關中金石記》、《西安府志》、《元代白話碑》、《元代白話碑集錄》、《道家金石略》俱有著錄。

    璽書中「也裏可溫」指景教徒。「達魯花赤」官名,蒙古語蓋印者、總轄官之意。元時漢人一般不能任正宮,多數行政機關及各路府州縣,均設置達魯花赤,主要由蒙古人擔任,以掌印辦事,掌握實權。

    是碑及所錄各蒙漢文合刻碑爲元代漢語白話譯文。蔡美彪先生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所列元代白話碑專條及《元代白話碑集錄》序言中云:「碑文內容包含有豐富的歷史資料。其在歷史學和語言學方面有重要價值,歷史學上的價值:元朝一代,社會階級關係和民族關係,異常錯綜複雜,而現存的史料則非常稀少。元代白話碑,作爲一種原始史判,不加修飾地反映出一些元代社會狀况,特別是有關寺院經濟的狀况,可與元代史書的記載相互補充和印證。在語言學上的價值:白話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的白話口語狀况,成爲研究元代漢語史的一種很好的資料。20世紀初,法國漢學家E·E·沙畹(1865一1918)  曾收集中國一些地區的元代白話碑文幷予發表。」

    碑陰左上方有蒙古八思巴文篆書與草書各一行。其右還有波斯文一行。

 

錄文:

蒙漢文合刻皇帝璽書①碑

    長生天氣力裏]、大福蔭護助裏]皇帝聖旨

    軍官每根底、軍人每根底、管城子達魯花赤官]人每根底、往來使臣每根底宣諭的]聖旨]

    成吉思皇帝]、月闊歹皇帝]、薛禪皇帝]、完澤篤皇帝]、曲律皇帝聖旨裏:

    和尚、也裏可溫、先生每,不揀什麽差發]休當、告]天祝壽者宣諭的有來,如今也只依在先]聖旨體例裏。不揀什麽差發休當、告]天祝壽者麽道,奉元路大重陽萬壽宮裏幷下院宮觀裏]住的先生每根底,執把行的]聖旨與了也。這的每宮、觀、庵、廟裏,房舍裏,使臣休安下者]。鋪馬祗應休著者,稅糧休與者。但屬宮觀裏的]水土、人口、頭匹、園林、碾磨、店舍、鋪席、典庫、浴堂]、船筏、車輛,不揀什麽他的,更渼陂、甘、澇等三處]水,例甘谷山林,不揀是誰,休倚氣力者,休奪要]者。這的每却倚著有]聖旨麽道,沒體例的勾當休做者。做呵,他每不怕那什麽。

    聖旨,虎兒年七月二十八日察罕倉有時分寫來

    按:①此碑與後「宸命王文」中的第二道聖旨時間相同,當爲延祐元年(131 4)七月二十八日聖旨下發之後刻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