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陽洞碑 年份:公元1628
熊應潮
應潮來官兹土,聞縣治咫尺有艷陽洞,乃道陵先生跏趺處,既而詢之父老,咸云原有臺榭,荒蕪久矣。潮於公餘之暇,散步其間,見先生遺像儼然,洞岩幽邃,雖茅塞污穢,而基址尚存。乃捐俸鳩工,因獨力難支,又請堂翁槐陽□公共襄盛舉1,故得落成蓬萊閣,以妥神靈。閣前木坊一座,以壯觀瞻, 兩耳房以棲焚修之羽士2。噫!斯舉也,不敢謂亭臺輪奐,鼎建新成,恐難免雨雪飄搖3。願他日同志者,時葺而歲補之,庶幾斯閣之不朽云爾。
題記:
此據光緒《資州直隸州志》,并以《補纂仁壽縣志》互校。熊應潮,仁壽縣明崇禎年間(1628-1644)管糧主簿。艷陽洞,在仁壽縣北至道觀後,有「艷陽仙洞」、「東漢仙都」題字。相傳為漢張道陵修煉之所。道陵於此遇玉女,因藏其衣,鎖於石室,故又謂之藏衣洞。此洞原有台榭,久而荒廢,明崇禎元年(1628)熊應潮捐俸重建,落成蓬萊閣,遂豎碑刻記。
校記:
[1] 「堂翁」,《補纂仁壽縣志》作「大尹」。
[2] 此句《補纂仁壽縣志》作「東西兩廂以棲羽士」。
[3] 《補纂仁壽縣志》「不敢」前有「雖」字。「恐難免雨雪飄搖」作「然雨雪飄搖,庶其免矣」。
(楊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