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陽洞記 年份:公元921
杜光庭
焰陽洞,古老相傳,陵州陽山之上,從來隱蔽,人莫知處。
乾德三年辛巳正月十六日,井監使保義軍使太保馬全章,中夜一人,裁衣束帶,巍冠古服,狀若道流,揖之俱行崖壁所。告之曰﹕此焰陽洞也,閉塞多年,能開發護持,可以福利邦國。又指其地近開小徑,亦斷之,勿使常人踐踏。言而去。及旦,全章往尋其所,果見其地勢微□,以杖導之,深不可測。即命本軍節級侯廣之勾當人夫斫掘,漸獲□由,相次開掘。見三重石門,其內並是細沙,一無蟲蟻他物。其洞自東及西,深三丈九尺,闊五尺三寸,洞皆是石洞門。第一重,高六尺,闊五尺二寸;第二重,門高五尺五寸,闊三尺七寸;第三重,門高四尺七寸,闊三尺五寸。第三重門內,從頂至底,一向高六尺一寸。其三重相去各只三四尺1。鐫鑿精巧,迨非人功。第三重南畔石房,闊七尺四寸,高四尺八寸,深四尺二寸。其後別有一小洞,元有一片石遮掩其門,傍通一縫,以燈燭照之,深不知其底。北畔石房,深四尺二寸,闊七尺三寸,高五尺,其房內有石床一所。西畔小石房,深二尺,闊三尺五寸,高三尺一寸。西北畔石床,長三尺八寸,闊二尺八寸。西北畔竈模,長二尺三寸,門額闊七寸2,竈深八寸,周圍三尺五寸。從洞門向東,一直至鹽井面,相去四十一丈八尺,洞門面正東。
全章召得當井監天師院主內大德道士費省真顧問,雲天師院3現有元和年刺史李正卿著《天師聖德碑》云﹕「張天師以東漢建安三年自沛游蜀4,占乾分野,見陽山氣象,指謂門弟子曰﹕『此間山直下有咸泉焉。』」今驗此洞,正當井上,即是焰陽洞也。
題記:
此據《唐文拾遺》卷五十,以《道藏》所收杜光庭《錄異記》參校。焰陽洞在古陵州(今四川仁壽)。杜光庭事迹見前,此洞當撰於前蜀乾德三年(921)之後。
校記:
[1] 此句《唐文拾遺》原缺「只三四尺」四字,此據《錄異記》補。
[2] 「七寸」,《唐文拾遺》作「七尺」,此據《錄異記》改。
[3] 《唐文拾遺》缺「主內大德道士費省真顧問,雲天師院」十五字,此據《錄異記》補。
[4] 「三年」,《錄異記》作「二年」。「建安」,蓋是「漢安」之誤。
(龍顯昭)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