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真觀記

會真觀記[1]

    道者杜志元,晉城縣移風鄉招賢里水北村人也。其先本京兆杜陵人,後徙居平陽,十世祖遷於晉城。家世業農。正大戊子,志元夢一黃冠共談元教,曰:當與汝為方外遊,我今先往,速來行次。忽睹仙官儀衛甚肅,邀遮不得前。有白衣老人云:放令去,係尹先生下牒要者。人遂得行,見一臥屍。旁有人云:勿回顧。回顧此屍便是汝。遂驚寤。黎明為遊騎所獲。久之,執者稍緩,逃入山。因省夢中事,遂棄家簪冠焉。庚寅詣天壇,禮全真邱長春門下玉清觀虛靜大師杜德陽為引度,天慶觀通真大師王志省為監度。丁酉,遇尹清和,賜名志元,號通微子,以樂真為庵,乞化為生。一日,閭里舊親識請於所居故宅為庵,同王志則建混元殿及雲堂為朝真之所。庚子赴終南,會葬重陽祖師,復遇尹清和、於洞真、宋披雲三師,授天師秘籙、天心正法。改樂真庵為會真觀,師所命也。己酉,澤州次官趙公唐以杜氏之地屋並司氏所施地畝,俱給贍庵,約百畝餘。東瀕丹水,故曰丹西。在水之曲,亦曰汭曲。又曰韓營。左仙門,右小河,前龍門,後漳源,其土沃衍,乃福地也。公糾所屬晉陽景遇,穎川陳瑞,彭城劉福,上谷成元,太原王惠、王宣、景用,隴西李琳,宏農楊英,頓邱司真、司德政,天水上官贇,京兆段義,天水尹慶,清河張義,梁國喬林、喬仙,天水趙贇、趙益、劉聚,南陽韓春、王明、盧江、何元亨,博陵崔贇、郭安、劉順、劉潤,同力經營崇建事,以起人人向道之心,良可嘉歎。按杜氏陶唐劉累之裔,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唐與杜二國殷末豕韋[ ]於唐,成王滅唐,遷之於杜,為杜伯,杜[ ]之京兆杜縣也,因以為氏。魏有杜畿,嘗見二童子謂之曰:司命使我召子。畿固請之,童子曰:今將為君求相代者,君其勿言,言卒不見。後二十年,乃言之而卒。唐有杜悰,幼時至昭應縣,與群兒戲於野。有一道士呼悰曰:郎君勤讀書,勿與諸兒戲。後封邠國公。杜乂膚如凝脂,眼如點漆,王逸少見之,目為神仙中人。杜光庭謂門人曰:昨夢朝上帝,以吾為岷峨王。今青城已創真宮,恐不久於世。真宮成,別門人而逝。杜氏代不乏人如此。其人固異矣,然其所遇者亦異。會真之夢,不為無所遇,蓋至道之所感歟?

(乾隆《鳳台縣誌》)

(王宗昱編《金元全真道石刻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122頁。)

 



[1]《鳳台縣誌》云:在水北。後書己酉十月十七日鶴鳴老人記。蓋金狀元李俊民為道人通微子杜志元記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