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東嶽行祠後殿碑記

新建東嶽行祠後殿碑記 年份:公元1819

查中林

 

    天地生物,煦之以氣,嫗之以形,故乾坤稱大父母。峙而為大,惟岱獨稱宗,明乎震為長男,天之宗子,德發揚詡,萬物在以資始而成其終。是以虞帝二月之巡,必首東嶽,而七十二君之封禪禋祀,獨加榮焉。尊之也,親之也,所以報本返始,而肅將其潔蠲孝享之忱也。自古明神明祀,以及山川河嶽之英靈,其始皆本形氣而生,故烈山之子祀為稷,共工之子祀為社,皆百世不遷。而孝子仁人又必追原形氣之所自,始制為禘郊宗祖崇報之禮,以隆肸蠁而永孝思。隆及諸侯卿及大夫士,亦得以差立廟。惟庶人祭于寢,寢無定制,必且上溯高曾,以下旁及庶支親親之祖若考,而合享之,而人不以為悖,亦禮不下庶人之義也。

    東嶽為天地大神,而原生人所自始,則不啻父母而骨肉者也。人欲致敬于人而不加禮于人之父母,猶欲致孝于父母而獨恝然于父母之父母,不既顛且悖哉?方今秩祀大有功德于民者,其先世皆在專祠,祭之日必先其親而後及于神。然則東嶽帝之聖公聖母,允宜有祠以享報祀,于義始協。而或以僭褻為嫌,不知歲時伏臘禬禳祈報,鄉之人不過操一豚蹄一盂酒之獻,坎坎鼓而蹲蹲舞,以自致于所尊所親之神,亦猶合祭于寢之各行其安焉耳。況乎寢門問視,無間晨昏,異宮而依然同體,慈父母之心也,孝子之志也,而何僭褻之與有?

    余先世自上海遷蜀,家綿,洎余十五世。六世祖憲副豐泉公倡修東嶽行祠未果,七世祖繼成之。十世祖避獻賊亂,攜家寓甘肅岷州三十餘年然後歸,不獨祠宇蕩然無存,並豐泉公所築純陽洞及香火田地俱化為烏有。我朝定鼎,德化涵濡,垂二百年,尊親之戴,浹于民心。鄉人不忍祠之廢沒,陸續興修正殿拜廳,及鐘鼓庖湢粗備,而後殿獨缺然。余不肖,待罪黔省監司,所任先人之官,所履先人之地,今其遺蹟僅存,不亟表以示後安乎哉?乃囑弟輝與駿,以南莊舊存木植移致嶽祠之後,而鼎新之。皆曰:「唯。」又咨諸鄉老,應行恭擬正配各神像事宜,議協。卜于戊寅九月鳩工,至己卯四月工竣。殿屋三楹,整潔宏敞。像設一律莊嚴。左右廊廡足供數十僧齋誦。垣牆地面,用三合沙泥椎築堅固。計支工價銀四百一十二兩,煥、輝各任其半,木值則駿有三之一焉。落成致祭,鄉戚友揖煥兄弟言曰:「君之此舉,不獨妥神靈也,可以教孝,可以教慈,可以教兄弟各私其財產者,可以教有財產而吝惜施予者。一舉而數善備焉。」余敬謝曰:「余何敢?不過聊繼先人之志于萬一,歲時敬隨鄉先生後,一致其報本返始之忱,亦猶我儕之各祀其祖父母、父母者而已。善云乎哉?」因相與勒石紀顛末,並刻萬曆間碑記于新石。其舊者仍其漶漫,不忍廢。

 

題記:

    此據同治《綿州志·藝文上·記》。東嶽行祠,在綿陽城南二里。明建,清重修。孫文煥,字卣堂,綿陽人,清乾隆甲午舉人,在廣東、貴州等地任過知縣、知府。本文作于嘉慶己卯(1819年)。

 

(孫文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