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君聖像碑記

帝君聖像碑記 年份:公元1757

郭永宜

 

    士君子讀書服古,顯達科名,以應光昌之運者,皆以崇文重道為先。良以文章事業,必有由起,而功名富貴豈無從來?此斯文之神、憑依之地,即人文蔚起、從出之原也。

    岳邑,古普州也,山水多偉麗。自唐宋迄元明,人文軼出,科第聯翩。雖屬僻壤,而實稱盛。當時邑乘所載,彰彰可考。可知人以地傑,地以人靈,有相需為用而不爽者。舊制文昌宮,在黌宮右,前邑侯江公以其地勢卑隘,無以壯偉觀,而應山川之靈氣,因移修于此。背倚龍泉,面環翰水,鐵鳳山明,光映筆花,岳陽水澈,波搖文浪,誠為邑之盛觀。可以崇居先聖,即可以妥帝君之靈也。

    予以丁丑秋秉鐸來邑,拜謁祠下。見其地形之壯麗,廟宇之宏敞。竊心焉喜之。謂振興文教,原屬司鐸者之責,雖培育固賴多方,而發祥實關地運,但祠宇既建,而神像未修,甚歉事也。幸邑之諸君子俱有同心。爰命工匠計工程料,不期年而神像告成。龕宇、供案無不完葺,可知事以人成,特患不為而中止,未有為其事無其功者也。雖然,山川之淑氣,無時不鍾于人;神明之憑依,無日不靈于人。心則帝君之感應,實有不以形蹟顯者。豈知著之于目、則存之于心者?益固眉山之言亦非虛也。或曰吾人置身藝苑,有志科名,煥彩筆之華,以應國家光昌之運者,皆分內事也,而豈區區求佑于神哉!然不必求靈于神而正,未嘗不求靈于崇文重道之心也。則斯舉之成,行見人文丕變,奎璧騰輝,堪與前哲後先輝映,是則余之幸也夫。

 

題記:

    此據道光《安岳縣志》。郭永宜,安岳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為縣訓導,其餘事跡不詳。文昌宮,明正統元年(1436)主簿王祥創建于學講堂之左,天順六年(1462)教諭顏公輔移建于學中門左。清初建于黌宮右,其後多次移建,在龍泉山麓原學宮右。此當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維修功成之碑。

 

(楊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