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功祠磬銘

堰功祠磬銘[1] 年份:公元1909

駱永安

 

    歷朝興衰常有。清乾隆初年2,道師王公來通重建各殿廊及祈嗣宮;栽蓄通山杉柏、香楠、白蠟等樹;置焚獻田三百餘畝。後將廟事交師祖張公來翕,相繼傳宗衍派3,公又置焚田三百餘畝,代代相傳。至宣統元年,勸業道憲來灌勘堰,詣廟面諭道,將祈嗣宮改為堰功祠。重建三龕,祀歷朝治水修堰各先賢木主。殿上階下,并無神器,安合同道眾,鑄造洪爐一架,馨一口,鼓一面,敬獻歷朝先賢神位前,永遠供俸。

 

題記:

    此據《都江堰文物志》,以《灌縣志》卷27(91年本)為參校。堰功祠,清宣統年間建,原址在灌縣二王廟正殿左側,此磬存二王廟李公殿,清宣統元年(1909年)由住持駱永安鑄,高0.45米,口徑0.82米。

 

校記:

[1] 「堰功」,《灌縣志》作「堰工」,是。 

[2] 「乾隆」,《灌縣志》作「嘉慶」,誤。 

[3] 「宗」,《灌縣志》作「家」,誤。

 

(鄒紅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