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修清和觀記

創修清和觀記[1]

書丹篆額人蘇子安,石匠人李全。

    夫清和妙道,視之不見曰夷,聽之不聞而希,搏之不得而微。此三要者,不可以思議知,不可以言語及,故復混而為一。其上無顯陽而明,其下無幽陰而暗。綿綿而恍惚若存,迎無首而隨無尾,故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其底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外無物,其內無入,真謂能知古始者,廼道之綱紀矣。茲陽洛之顏,黃水之背,左輔有紫虛元君之琳宇,右弼有玉陽公主之瓊堂。與覃懷相去以里計三十有五,名[ ]曰西塢頭村,係河內之封境。地平如砥,林茂如織。風氣和濡,人物繁秀。後顧有大峨之峰,前瞻有沁水之液。溉濟桑麻之洪盛,潤澤禾麥以豐隆。堪為養元之館,真為集福之田。墅之中有道院,曰清和觀。爰其本末,自女冠李守元之住宅也。祖本湘[ ]在城人氏,年逾不(感)[惑],一旦灰心,捐俗而道。師事雲水散人李守妙為師,俱隸洪洋山靜然子郎尊師席下。不數載間,其老師仙姑忽患微疾,奄然返真。守元欲以住宅更作琳宇,實為大眾。數寡獨力難成,遂請命到師伯守一散人郭守純,本貫汝州梁縣趙老人氏,伏自弱冠,雖曰女流,有大丈夫之節操。泛沒底舟,頓拋欲海;捉無刃劍,急斬業根。千里求師,諸方問道,煙霞活計,瓶缽生涯,游洪洋山之仙宮,拜靜然子為道父,達全真之骨髓,悟大教之根源。千磨萬切,煉出真心。七返九還,養成浩氣者,有年矣。歲在壬寅季秋間,有知觀事李守元與守一散人[ ][ ][ ]同心協力,共結聖緣,建於西塢頭村。地約[ ]有餘畝,贍 [ ]麻麥地約數頃餘二[ ][ ][ ]。招集門人數輩[ ][ ][ ]蕪拾[ ]掇碟,積日(壘)[累]月,十數年間,清殿文棘於其前,真堂翬列於其後。風庖灑落以香潔,雲房蕭寂而清微。朝煙暮煙,足以供幽人之嘯傲;山有野簌,足以給逸侶之棲遲。亦可來三島之仙賓,招十洲之上客矣。茲觀之崇飾也,非大達者而能之乎。落成之日,有守一散人[ ]而來,乞文於予,將刊翠瑉,以告來者。山野筆硯,久疏翰墨。素拙三辭不免,故再拜而銘之。

    大元國歲次至元十一年歲次甲戍乙亥己末日癸卯朔。

    功德主總把趙宣,立石人趙守妙。

(道光《河內縣誌》)

(王宗昱編《金元全真道石刻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167頁。)

 


[1]《河內縣誌》云:右清和觀記亦為比丘尼作也。文尚可誦,而無作者姓名。中有“年逾不惑”句“惑”誤作“感”,“積日累月”之“累”誤作“壘”,皆書人之謬也。末行紀年云“歲次甲戌乙亥己未日癸卯朔”,案至元十一年歲在甲戌,茲重複書乙亥者當是亥月,亥字下脫去一字耳。然以己未日書於癸卯朔之前,亦非體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