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6劃

龍多山記

龍多山記 年份:公元1113 孫樵       梓潼南鄙,越五百里,其中有山,崛起中天。即山之趾,得徑蜿蜒,舉武三千,北出具巔,氣象鮮妍,孕成陰煙。石石巉巉,別為東岩,槎牙重復,爭先角逐,若絕若裂,若缺若穴,突者虎怒,企者猿踞,橫者木僕,挺者碑植。又有似乎飛檐連軒,欒櫨交攢,... 碑記全文請按......

龍多山仙臺題名

龍多山仙臺題名 年份:公元755 韋藏鋒     唐大中大夫上柱國賜金魚袋韋藏鋒,天寶十四年奉旨醮祭龍多山,題名仙臺側。 題記:     此據民國《潼南縣志·古志·金石》。題詞疑從舊籍中錄出。又據該志《輿地志·祠寺》:「龍多寺……以唐天寶間嘗奉旨醮祭」,則此舊當寺側。又,《四... 碑記全文請按......

龍鶴山成煉師植松柏碑

龍鶴山成煉師植松柏碑 年份:公元750 師學文、楊玲書     昔丁令威之成道也,頓別千年;王子晉之升仙焉,俄期十日。或乘龍馭鶴,澄神汙漫之鄉;或駕景凌虛,散彩蓬瀛之曲。乍千變以萬化,時出有而入無,滅沒波水之中,逍遙煙火之上,既吐蜂而唾獺,亦起死而肉骸。是知學仙者若牛毛,得道者如麟角,繫風捕... 碑記全文請按......

辨法遷造像題記

辨法遷造像題記 年份:公元648 辨法遷     貞觀廿二年,太歲戊申,四月八日,洞玄弟子辨法遷為兒敬造天尊像一龕供養。   題記:     此據《金石苑》卷二,並以民國《綿陽縣志‧藝文‧金石》校之。造像在綿陽縣治南四十五里佛祖崖,俗呼祖兒崖,舊志作二十五里,今... 碑記全文請按......

龍泉庵碑記

龍泉庵碑記[1]     夫道淵至德渺漠,在太易之上而不為高,太極之後而不為下。浩劫常存,古今不朽。天地之源,乾坤之要。萬物之母,眾妙之門。以其無為自然之攸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罔弗宜之。今全真而能修身,與道合真,自五祖傳心於六祖,純陽降跡於重陽之前,教已萌。而祖師之後,其教大扇。上分五祖,而聖... 碑記全文請按......

龍泉觀征明師道業碑

龍泉觀征明師道業碑 存,正書,在司空洞林姓墳東。     大宗師真常上宣教真人,真人准國朝之例,降名為龍泉觀。觀之後,山之足,有泉出焉。清泠甘冽,適飲濯灌溉之宜。旱不加涸,雨不加溢,若有神守之。泉之神非龍而何?有旨哉!先生居山者二十餘年,抱谷[ ]鄭子之幽懷,有北山愚公之雅志。作勞之外,兀然... 碑記全文請按......

靜遠觀記

靜遠觀記(略)     在薊門之西永平坊。女道士長清散人王慧舒所建。經始於辛卯,落成於壬子。散人生濟南,五代至宋,家世巨族,父登金大定進士第。散人於貞祐甲戌遇玄德馬真人,出家學道。當長春師玄風大振之時,亦來會下,長春賜以道號。嘗謂門人曰:既為道人,無他,但求其放心而已。久久純熟,心當自定,定而慧生... 碑記全文請按......

龍祥觀銘

龍祥觀銘(略)[1]     京城西南,昔為水門。金河攸注,宛然故存。引水作磨,下轉巨輪。既助道門,亦利京人。磨之西偏,特起一觀。真堂齋廚,道侶所館。碧瓦朱甍,美哉輪奐。維昔勝處,天作地藏。清和真人,榜以龍祥。  (《元一統志》) (王宗昱編《金元全真道石刻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碑記全文請按......

謁周公廟記

謁周公廟記[1]  王 煒     洪武辛亥春,余還自西陲。以閏月二十五日戊寅至岐山縣。明日,謁周公廟。廟去縣十五里,出城循澗水西北行至山下,乃折入山之腹,而廟在焉。至是,四面皆絕壑峭壁。其間平地東西僅五六十步,南北如之而稍修。形勢殊幽阻。廟東北十數步有靈泉出岩石間,即澗水所從出也。廟之建,... 碑記全文請按......

靜明宮瑞槐記

靜明宮瑞槐記[1] 承務郎延安路總管府推官李拱書。 五臺山靜明宮瑞槐記     雲溪子王湛然者,吾之方外友也,不遠跋涉,謁予於甘水書院。謂予曰:我洞陽顯道忠貞真人井公,居耀州五臺山靜明宮有年矣。道沖胸宇,名振寰區,深閉而不出也。時至元庚辰秋七月,望有青氣三道,沖乎天而貫乎宮,現乎晨而散... 碑記全文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