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二仙庵呂祖殿碑記

重建二仙庵呂祖殿碑記 年份:公元1897

芮福森

 

    成都縣離城三里許,有青羊宮,其來久矣。初名青羊觀,李唐尊老子為始祖,因更名為宮。其旁曰「二仙庵」,祀呂、韓二祖。康熙三十三年,臬使趙公良璧捐資建修,置買田業,道士陳清覺公為之經始。嘉慶十年,奉敕加封「燮元贊運警化孚佑帝君」,列入祀典。十九年,蜀藩方發款創修正殿,專祀孚佑帝君呂祖像,為春秋祭祀,所昭誠敬也。

    道光五年,殿宇漸塌。經主持李永仁稟請成、華兩縣,詳請前藩董發銀六百三十兩,培修補葺。道光十三年,道士張永亮、苗理圭于春祭時,吁懇川督鄂撥給采辦皇木余木大料三十二根,并由藩庫發銀五百四十三兩,增其式廓,廟貌一新。

    同治六年,善士羅公文耀募修殿前抱廳,觀瞻益肅。惟后杗桷歷年既久,風雨剝蝕將祀,岌岌可危;不得已用巨木搘柱,以免旦夕傾壓。然見者竊惴惴焉,如芒刺之在背也。老子有雲﹕「與物苟者,不容其身。」言凡事不可苟且也。《傳》曰﹕「叔孫所館者,雖一日必葺其牆屋。」夫一介之士于偶焉托足之區,猶必整必潔如是其不苟也,而況真靈之所棲,神明之所憑,竟漠然聽其傾覆,有是理乎?顧工用甚鉅,舉事匪易。適有退思居士張公錫榮,與主持道閰永和有深契,素好道而其祀呂祖尤虔,首先倡捐銀五百兩。不足,則上請于縣尹鄒、沈二公,轉請前布政司龔、前鹽茶道殷,先後發帑銀各五百兩;前成都府知府汪公蘤復發間款銀二百兩;江北廳善士趙公獻之捐正殿石柱銀六百兩;又募諸闔省官紳商民暨諸山道眾捐集銀共成四千四百三十五兩四錢,並正殿地磚錢八十一釧四百三十二文。光緒十九年八月吉日興工,二十三年落成,共用銀一萬兩有奇。不敷銀六千余兩,皆主持多方假貸,虛懸其數,以俟另募。是役也,深荷當事之嘉惠與樂善諸君子之助成,而閰道永和暨執事等之籌劃得以竟。趙、陳兩公未竟之志,抑何幸歟!且張公家不中貲,獨能首捐巨金,並心計指授,不遺余力,俾斯舉不中綴,其信道之篤,好善之誠,尤不可及也。

    夫道家者流,以無為為有為。漢初崇尚黃老,史公先黃老而后六經,頗為儒者詬病。不知是時承周秦之后,儒法繁急,至例之司空城旦書,不得不以柔和之教鎮浮囂而歸簡靜,而西京百年清晏之治實基于此。是其教之在于世,苟用之適時,未嘗不與儒者同功,何得以虛無寂滅少之;然則維持調護,不有待于樂善之士哉。今而后,斯庵之盛,煥然與青羊宮并垂不朽,不可謂非有志竟成也。工竣,書其顛末,泐諸石以告來者。

中書銜候選訓道成都芮福森撰文

五品銜資州直隸州學正保陞知縣南溪包汝諧篆額

話授朝議大夫知府銜前升湖北荊州武昌府江夏縣知縣卓異加一級覃恩加三級紀錄五次華陽羅湘書丹

大清光緒二十三年歲次丁酉仲夏月穀旦

本庵主持道閰永和暨兩序執事等恭泐上石

 

題記:

    此據《道藏輯要‧翼集一》。碑文撰于清光緒二十三年,即公元1897年。撰者芮福森,成都人,生平不詳。該碑記述了清光緒朝二仙庵住持閰永和在居士張錫榮的幫助下,與闔省官紳商民及諸山道眾等共舉善業,修建補葺二仙庵諸殿堂之事。原碑置成都二仙庵內,50年代初移于青羊宮,後毀損不存。

 

(黃海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