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四川青羊宮碑記

重修四川青羊宮碑記 年份:公元1759

安洪德

 

    原雅郡守聊城安洪德撰

    《道藏》記周昭王時,老子西行至函谷關,以《道德》五千言授關令尹喜。臨行曰:「千日後,可至成都青羊肆相見。」言訖而去。及尹至蜀,遍訪無從。適一童子牽羊至,曰:「聖師在此,爾何尚自惘然?」尹正欲向前叩問,而童子與羊,忽焉已渺。蓋其時老子托生于附近李氏,知尹來訪,因示之以踐前約。事載志乘,後人為之建祠而青羊宮遂以名。

    余令華陽,簿書暇,訪古過之。見夫沱水帶其前,鳳山枕其後,東西高隴迴翼,宮址豁然,清曠靜閟,誠坤維勝地,道脈祖龍也。自經兵燹後,重建于國初巡撫張公德地,今復百餘年矣。石腐木朽,雨囓風剝,前後殿宇,傾圯在旦夕間。夫道教源流最古,而是宮又為名蹟所寄,忍令夷為榛莽乎!且是時恩詔正頒:凡天下名勝,均宜修葺,以著不朽,欽此。尤宜亟亟也。即復會同成邑夏令,查宮內條銀九兩有奇,田地并無一畝,皆緣前主持典盡。于是為之清出招佃,歲可得租二百餘石。奈無妥人經理。未幾于城南武侯祠中,得識道人張清夜。

    道人系東吳名士遁蹟于此者。其居武侯祠也,培園林,植松柏,殿宇垣墉,煥然一新,其功未易一二數也。余既重道人之高隱,又見其勤于所事,因以青羊宮屬理焉。道人曰:「此雖系道教祖庭,固吾分內事;然吾老矣,無能為也。」未得承應。及後本府王太尊聞之,又諄諄懇請,無可辭。是年癸亥,遂令其徒汪一萃任之。道人亦時至宮,極力調護,相輕重緩急之宜,縮衣食,銖積錙累,並廣為募化。至乙丑二月十五日,恭逢太上聖誕之辰,即創懸鐘板,接待十方。一時道眾聞聲雲集,得以執事有人,清規復振,儼然成一大叢林也。由是先修後之玉皇樓,紫金、降生、說法三臺,及後之混元殿。丁丑,汪羽化,徒孫王陽奇繼之。越三年,中之八卦亭,左之三官殿,右之祖師殿,及今之無極大殿,次第告成。其所餘,又裝金像,飾楝梁。前後歷有一十七年,約費四千餘金,而青羊宮之勝景,十倍于前矣。他如牆垣砌道,謀所以振作之者,其勢方繩繩未已。

    道人今年八十有四,則余亦以老解組歸里。憶當時升沉靡定,東西轉蓬,未能助一臂力。顧茲巍然改觀,曷勝感慰。爰述本末,以勒道人之績于不朽,則青羊宮之昭著,得以萬年不息矣。是為記。

    大清乾隆二十四年歲次己卯仲秋月吉旦立

 

題記:

    此據《道藏輯要‧續翼集一》。該碑撰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即公元1759年。撰者安洪德,山東聊城人,曾任雅郡守、華陽縣令,生卒年不詳。該碑文記述穴洪德任華陽縣令時,協力恭請道人張清夜與其徒汪一萃至青羊宮,修復殿堂,復振清規之事。原碑立于青羊宮,今已不存。

 

(黃海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