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旌陽祠堂記

許旌陽祠堂記 年份:不詳

虞集

 

    吾蜀之為土,在地勢西南而尊高,山川神靈,多古仙人遺迹,非必皆詭異荒唐之說。達高深之源,據精氣之會,以出變化而佐生成,功用通乎古今,惠澤遍乎邦域。是故迹有顯異,事有沿革,歷千秋百歲而不能忘者,非偶然也。若文昌開運化於梓潼,道陵鑿咸泉於仁壽,其祀幾遍天下。蓋國家之重利,民食之必資,文教之上應,而學士大夫之所共稱也。

    德陽有故令許君祠,則又治化成功之並著者也。君諱遜,字敬之。其先穎陽許由之裔。曾祖錟,祖玉,父肅。漢末避地豫章。吳赤烏二年,君生焉。神明天詣,讀書通天文、地理、音律、五行、經緯之學。游獵射鹿,子墜,母舐之,大感動,折弓矢去之。修神仙之術,得丁義神方於吳君猛,受女師丹陽諶姆之教,仙道成焉。高隱不樂仕宦,以孝廉著。泰康元年,征為旌陽令,今德陽也。道家謂之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太史。我皇元因故宋冊命而尊其號曰「至道元應神功妙濟真君」。

    蓋當晉時,天下分裂,有國家者其德化不足以撫安其民。真君以其道救凋瘵於亂亡,誅物怪於幽險。蓋住世者百三十年。其居豫章西山,郭景純之所卜,至於今所謂玉隆萬壽宮者也。江湖之間,名勝之地,祠君之所,大小不可勝數。其民尊親,依慕俯仰,寤寐如將見之,蓋以為司命焉。

    《神仙傳》云,君之在旌陽,連歲值饑,民困於賦稅,多所流亡。君悉其力救之,然猶不足,乃取神丹化石為黃金,雜諸瓦礫,散後圃,役貧不能輸者鋤治其間,皆得金以充賦。凡所以陰佑其民者類此。四方悅而歸之。郡大疫,多沉屙死。君出神方療之,皆愈而復常。自是蜀人祠而祝之。東南之民,猶稱之曰許旌陽也。

    蜀自金末被兵,國朝憲宗皇帝西征,殆百年矣。逃難解散,幾無孑遺。世祖至元中,蜀始大定,休養生息,又且百年。城郭井里,漸復其舊。富宗安樂,觕可觀焉。延祐丙辰,集以太常博士奉祠西川,道過旌陽,蓋集高大父太師秦國公、宋紹興時以大中大夫封德陽開國。於是躊躇道左,詢諸故老,若旌陽祠未之復也。後三十年,簡池之人有居德陽者曰何君震,知事廣東憲俾,來告於予曰:「德陽許君之祠,後至元間,思川羽士許尚謙游蜀而至於德陽也,請大治其祠,守祠人田祖福董其役。震實悉其力以成之。而蜀人罕知許君遺事者。震為河南憲幕監,帖木哥以玉隆許君傳及畫圖以相授,則既使仿而畫諸其壁矣。而金石未有刻。公不忘先世舊履其惠之義,敢請記之以文。」予仰而嘆曰:「自許君來令茲邑,幾何人矣。何必人人有化金之術以濟其民乎?明其政刑,教其孝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焉,則為金亦多矣。君子作事可法,庶幾後可繼焉。不奪不厭,以繭絲吾民者,亦可有所感也夫。此集之所以不辭而為之記也。

    右真君祠堂一記,乃道園虞公之所作也。公文章名海內,後世得公隻字者,皆以琅美玉,不敢泄視。吾旌陽觀之有此記,譬諸士人而服冠冕之榮,豐采威儀,頓殊百倍。但石刻剝落,多不克辨。予以甲辰歲調官來此,既憫其祠宇之廢而新之,並用翻刻此記於石,庶使邑人以知所重云。

    成化丙午歲,前云南道試監察御使知德陽事宜興吳淑識。

 

題記:

    此據民國《德陽縣志·藝文》。虞集,見《四川順慶路蓬州相如縣大文昌萬壽宮記》題記。許旌陽祠堂,在德陽縣城東門外,清代為江西會館。本文寫作年份不詳,據文中延祐丙辰後三十年推斷,當在至正丙戌(1346年)前後。該記《道園集古錄》未載。跋文作者吳淑,江蘇宜興人,明進士,成化甲辰任德陽知縣,跋作於丙午(1486年)。

 

(查中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