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水寺靈異記

聖水寺靈異記 年份:公元1588

胡堯臣

 

    邑治北五里許,有川名兜溪,即化成沱。上自涪江一帶,紆而東流,至此為潭,深不可測。冬涸水淺,漁人竊窺其下,若有階級宮室,然莫識其何所。潭之上峙山數仞,據其巘,曰龍女廟,亦不知創自何時。北岸平原。去潭數百步,上有聖水寺,意必以潭名者。考寺舊碑所載,此名瓊江,係西海龍宮也。宋徽宗時,宮內火災,焚中天閣,烈焰甚盛。賴上帝敕旨,蜀川重慶路菜州米市壩兜溪龍王敖廣仙妹珍淑行雨部解救有功,乃投金牌拋江設祭,敕封東淮洞達慈孝龍女元君,受兹享祀。江邊有梳妝石為記。此或廟祭所自始,然不經典籍,事若近幻,未敢以為據也。

    惟按寺自我朝洪武初,止存古殿一所,風雨傾頹。至正統間,邑與銅梁未經分析,時有主簿武韜因地方告旱,率彼人民,敬詣靈祠,祈禱聖水。時即雷雨不停,風波浩蕩,果獲顯驗。隨發帑捐貲,行委安居安正里老人等,大斬荒蕪,重修宮殿,擇僧繼月居住奉持,已而化寂去。成化十七年,其徒祖勝鳩衆伐木鼎新,營豎法堂、天王閣、左右兩廡,包砌周圍,裝彩聖像。又宏治五年,接建大雄殿一座,金碧交輝,而制始備。其於殿左,仍置龍女像位一尊,與廟相望。凡四境地方遇旱,不問遐邇,求禱其間,每用磁瓶一支,虛其中,外以絹並紙數層封其口,煉蠟完固,束縛謹嚴,不容罅漏,攜至江心,懸繩數十丈,投入水中,得水出,雨輒應,有以水之多寡有無為雨之大小通塞,其利為甚溥焉。

    予自髫齡時即知有此,但非得之經歷,猶末遽信。近因在告家食十數年,據所見聞,其異有三:嘉靖三十年,羽士樊性善背劍入水,徇身得雨。經旬,浮軀容色不變。事聞當道,治塚立祠。四十五年,縣尹洪一貫親身投瓶,瓶底先出,倒口在下,視若無水,取而聽之,躍然有聲,因得甘雨連宵,以享有年之慶。此二事者,予已概見,邑乘彰其異矣。至萬曆元年六月旱,本縣官民祈請未應。予抱杞憂,傍徨靡寧,爰詣城隍,陳祠懇禱。以初十日雞鳴時束衣斂衽出郭,偕我二弟及同志諸君冒炎蒸,觸溽暑,徒步至寺,命彼住持僧封瓶如法,未訪舊規,先謁龍女像位,而遽臨江之滸,督屬從者撑舟載瓶,投之潭下,幾至十次,而點滴無所得。予覺茫然,將謂前說之皆誣也。於時僧人始以未謁龍女告。因令往祝之。予身詣舟中,執封瓶再投,得水二兩。尚恐積旬之槁,非勺沃可能回生,復請益焉,仍用原瓶投下,再出,增六兩餘矣。地方人謂如此得者從來所無也。乃攜回神祠,聲響如沸。二三日間,時有霢霂。至十七日,雨大通而西成,沾潤殆無遺壤也。乃開瓶復驗前水,傾之幾盈兩甌,其色如油,既清且碧,迥與他水別。不意洪荒混沌之中,而有此不曉之物也。況瓶口封緝牢固,曾無一隙之滲漏,而水從何入乎?此不謂之靈異不可也。

    自今觀之,所謂龍宮救火、金牌封祀之說,與今人宮室階級之傳,或者其未盡誣,而廟制所自興也歟。不然,自宋至今,桑田滄海不知幾變,而此龍女之廟孑然獨存,聖水之名歷世如故,又獨何以主持之耶?吁嗟乎!良在乎遇耳。山以龍潭勝,潭之勝者,山之遇也。廟以龍女靈,龍之靈者,廟之遇也。而寺以聖水稱,水之聖無已,寺之遇亦寧有已哉?惟遇則通,通則久,久則徵而驗著。是遇在山川,本乎乾坤不息之蘊,達之古今,有固然矣。若樊真人者,以一人擅奇術死事於兹,得為死所,至與山川之神同血食,不□□遇為何如哉?人謂有刲骨救母之孝者,仁之發也。惟發於仁,故至愛自親始,而惻物之功至死不息,亦有以助山川之用,謂非山川之靈有以招致之乎?然則山川之在此,其所以停蓄含宏,積於中暢於外,鍾為人傑,以潤澤生民,為天下國家利物利世者,其尚未艾也。是在有司者,其於兹山也,兹廟也,兹事也,曷不加之意哉?予於桑梓有深望焉,不獨以其異炫人耳目也。是為記。

    大明萬曆十六年。

 

題記:

    此據光緒《銅梁縣志·藝文志三》。聖水寺,在安居城北五里,宋建,元明屢有培修。胡堯臣,銅梁縣人,明嘉靖戊戌進士,曾任浙江布政使,河南巡撫。本文詳細記載了一次求雨的過程,作於萬曆十六年(1588年)。

 

(查中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