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修文昌宮碑記

增修文昌宮碑記 年份:公元1561

鄭文運

 

    文昌之星,在天為陽璿,在地為巽維;或謂其即文曲之星,主天下文衡,以昌大國家文明之化,宋文文山所謂燦乎紫微垣之旁,為星之魁者,此也。夫文昌獨得與紫微稱帝,而太微、少微不與焉,何也?蓋天下之士,登巍科,躋膴仕,勒功鼎彜,垂芳竹帛,必有神焉,以陰佑之。然欲其佑之,必當有以祀之,祀之則必尊之,以示敬於文昌稱帝焉。而曰梓潼帝君何也?或謂即周孝友張仲也。何以知其為張仲,其即以文文山,岳武穆為城隍之意耶!仲嘗顯化於梓潼,故俗又稱曰梓潼帝君。邑舊有祠,自學校改遷,遂廢。

    嘉靖戊午,邑侯古南董公極蒞任視學,凡學宮未備者,俱議復之。曰文昌祀典,遍天下久矣,兹邑何獨無耶?乃相地於文廟之左,竹本瓦石,百需出自己俸,無絲粟斂於民,命義民傅景春董督,始事於庚申之春,畢工於秋杪。門堂階廡,翼然聿新,肖像巍峨,金碧輝映,文運典教,兹士樂宮之成,進諸生而諭之曰:文,所以載道也。三聖相授受一道,故為文思,為文明,為文命,道即為文也。六經之文,無非發明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理,文即道也。淳古之時,大道明而文亦昌;降及叔季,道日喪而文就衰。是故高詞媲皇墳,險語破鬼膽,正聲諧韶濩,勁氣貫金石者,其文非不昌也,然皆非道德性命之發。昔程明道謂:「當思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有多少不盡分處,盡分則盡道,盡道則吐辭為經,舉筆為訓。文而若此,斯謂之昌。吾見今之學者,徒以記誦文詞取科第,肥身家為事,而於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求以盡分者,固未之多見。爾諸生其必學之為忠,學之為孝,學之為序,學之為別,學之為信,則道實由諸己。由是發之為文,經天緯地,其余取青紫也何有?不觀諸張仲乎?仲惟孝友,故得為文星,是孝友為文,非詞章也。仲顯於蜀,亦爾鄉先哲也。瞻遺像而起敬,則孝友不在仲而在吾心矣。爾邑先哲如趙昂發,何光覺,其登第者,文也,其擅名古今者,忠孝也。爾諸生可弗追蹤趙、何二子,而上承張仲之志也乎!諸生咸再拜曰:命之矣。遂書以為記。

 

題記:

    此據民國《大足縣志》。鄭文運,字靜峰,雲南騰越州人。此文作於嘉靖辛酉(1561)他擔任大足縣學訓導時。

 

(蔡東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