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山玉皇廟碑記補祿

三尖山玉皇廟碑記補祿 年份:公元1519

熊元懋

 

    資陽地距縣七十里1,與樂至南關邑三十里門對間接境,有地名三尖,巋然秀麗,鼎峙排空。舊有玉皇觀一座,不知創於何代。兩邑居民,或水旱疾疫,春秋祈社,皆於是而禱賽,罔不輒應。嘗用石為楹,而覆以石2,不數年而傾圮,屢易屢壞,不足以為奉尊神之府。

    正德丙子,素食人黃維岳神兆吉夢,重修三尖山玉皇寶殿,覺至天旦,以其故,啓請叔父黃志廣、黃志直,語相謂曰:「作善降祥,必有餘慶。」於是率村居善友,喜舍金貲,鳩工始,壁石以易之,其楹也以石,而其覆也亦以石,上下四旁,中堂龕座,並衆神像3,塗飾莊嚴,為百年之計,真足以壯觀瞻,而啓人崇奉之心,經始於五月,告成於十二月,事訖,請余紀其事。

    余聞玉皇天神也。天者,清虛,一大之謂。以形體而言謂之天,以主宰而言謂之神,以功用而言謂之君神4。名雖不同,實則無二,惟天子得以祀之。初未有所冕衣裳者之制也。5冕而衣裳,則人而非天矣。自夫釋老之徒出,創為玉皇上帝之說,土木其形,丹碧其飾,於是冕而衣裳之像出,自王宮國都,以及閭巷皆祈祀之,而不知其僭也,非禮矣。然竊思之,天高地下,而參之者人也。況人又天地之精,本相流通,則其神之所凝,客或有肖於人乎?不然,笙簧酒醴之陳6,籩豆簠簋之設,將投諸虛空渺茫之間,而無所據耶!7古之人必有見於此,第難之爾8,唯為之也不經,敬之也不瀆,於事神乎何損。今建祠以石,飾像以金,崇祀以時,可謂不輕不瀆矣。不輕不瀆,則重其事,重其事則重其神, 重其神則安有不為民作福而捍災禦患也耶?黃志廣等即其一事,雖近佛老之教,原其意,實作善之端9,余亦不沒其善,故於是乎記。

    正德十四年太歲己卯春二月吉旦湖廣任合州州判謝邦泰遇立書訖。

    賜進士第仕北京行人司行人升南京御史熊元懋撰。

 

題記:

    此據光緒《續增樂至縣志》,並以《資陽縣志稿》互校。熊元懋,《資陽縣志》、《資陽縣志稿》俱作熊永懋。據《四川通志·選舉志》,熊元懋,資陽人,正德六年楊慎榜進士。以各書所載,當系一人,曾任北京行人司行人,升南京御史,亦曾為浙江按察司僉事。玉皇觀,在三尖山,資陽、樂至接境地帶,原觀始建不明,久廢,至明正德十一年(1516)始重修,落成後為此文,正德十四年(1519)合州通判謝邦泰書。《資陽縣志稿》文字多有歧異,校記擇要出之。

 

校記:

[1] 「距縣」,《資陽縣志稿》作「北距」。 

[2] 前「石」字,《資陽縣志稿》作「木」,據下文,作「木」是·後「石」字,《資陽縣志稿》作「瓦」,作「瓦」是。 

[3] 「中堂龕座」,《資陽縣志稿》作「牢固均密」。「衆」作「篆」。 

[4] 「君神」,《資陽縣志稿》作「鬼神」。 

[5] 《資陽縣志稿》「有所」下有「謂」字,有「謂」字是。 

[6] 「笙簧酒醴」,《資陽縣志稿》作「玉帛牲體」。 

[7] 「據」,《資陽縣志稿》作「用」。 

[8] 「之」,《資陽縣志稿》作「言」。 

[9] 「黃志廣」等21字,《資陽縣志稿》作「余謂志廣等,其事難從釋之教,其志實為作善之端。

 

(楊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