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通玄觀碑記

重修通玄觀碑記 

王  綱

    夫道之為用也大矣,精微玄妙,豈容易而談哉?蓋元氣未判,混而為一,無形體,無聲色,無名字,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之不可得,恍恍惚惚,終莫能致詰也。及乎一氣既散,三才既位,則周流盈虛於其間。無方而無乎不在,無體而無乎不為。故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寧,人得之以生,萬物得之以成。範圍橐籥,深不可測,然則孰主張是,孰綱維是?窮其所以然,惟我太上出而應世。以善救人,故無棄人。以善救物,故無棄物。強為之容,談經垂訓,以覺後世,使因言悟理,得理忘言,為進道之津梁,作開迷之關鍵,以至閉緣息想,遺照坐忘,玄之又玄,損之又損,而道之妙用,略無餘蘊矣。是使入是門由是道者,歸其根,復其命,知其常。噫!聖以道濟天下也,如此可謂至矣。其有靈源清澈,宿資洞照者,目擊而心會,又何去之遠哉?在金國時,已重修是觀於和川縣雙城郡高壟村。興定元年四月,內有修真道士道真納糧於官,易名曰通玄。繼而兵戈蝟興,煙塵蜂起,是觀焚滅殆盡,止頹垣瓦礫,荊棘遍地。及大朝得天下,河東始定,民人小康,州郡村落間大興道教。甲午歲,本村維那東溪子趙志可、王瑛、王仲、張成敦請吉州全真觀超然子高弟劉志淵住持,遂即其故地而修復之。法像嚴整,廟宇廊廡,為之一新。又為方壺一所。其周圍也,東腋沁水河,南面六神頂,清溪谷脅於西,蛾眉山背於北。形勢爽塏,真可謂之福地。有田數廛,足以供其耕,所得之糧足以充其用。而我眾道侶日夕勤懇焚修精進,其仙分可知矣。時己亥歲九月十五日記。

(1932年《安澤縣誌》)

(王宗昱編《金元全真道石刻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118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