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文昌廟碑記

重修文昌廟碑記 年份:公元1803

周斯才

 

    竊維三才并立,兩大固足配德,人獨以渺然之軀處乎其中,蓋有合神鬼為一致者矣。孔子不語怪力亂神,而盛稱鬼神之德,豈不以遺形體、噓大塊、彌六合、包宇宙,人之為道至此始全,然後可以參兩言三用以不匱。粵若盤古、伏羲、神農、黃帝,神而人者也。堯、舜、禹、湯、周、孔,人而神者也。故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夫然,世所傳文昌者,可述焉。考北斗魁上六星曰文昌,見于天象稱吉曜焉。于是陰陽術數之家,動以為言。迨後傳其降世,徵其事實,其說益著。以斯才所曆,如梓潼之為,故里越西之為經遊,凡夫顯應流傳遍諸天下,立言垂訓,崇奉藝林,有班班可考者。

    歲在辛酉季冬,奉檄署篆龍湖。下車之初,恭逢聖天子崇祀盛典。治屬舊有宮祠,規模狹隘,殿宇傾頹,間往相度,流連久之,不禁慨然曰:「是何足以副肸蠁明禋之意乎?」于是紳士楊泰儀、劉廷基、張正榜等,咸以修葺為請,遂允其行,方設簿勸募,然終以地方跼蹐為憾。暇日登臨,偶至後山,見廟右有隙地,詢為民產董氏之業;董生文燦、侄鳳廷皆郡庠生。因延至以故告之。生故慷慨士也,聞之欣然樂施焉。于是擴其舊基,正其門向,庀材鳩工。始于壬戌仲冬,迄于癸亥春暮,適永寧余觀察、建昌方觀察、敘州淡太守,查辨夷務。先後按臨邊地,恰值落成,取向正對蓮華峰,中為正殿五楹,前設奎星閣,後為啟聖祠,依城而建,殿前兩廡,俱因舊制,增而廓之,豁然改觀。

    此山靈脈發自峨眉,綿亙千里,至大有岡,分支脫卸凡六,起伏蜿蜓,以及營盤。而宮之建,適當其唇,前為大河,雙虹齊落,形如渴驥。奔泉水口,關鎖重疊,岸沙隱然,真武左掖,鍾山右抱。或靈巒飄緲,或秀髻聯翩,而金蓮正峙,仙掌高擎,煙飛雲斂,晦明風雨之間,其態百變,河山勝概,曆覽在目,洵足以快登眺而壯遊觀焉。

    夫天下非常之事,成于暇豫者恒易,成于艱危者彌難。是舉也,方經始之初,會峨、雷夷作亂,緊與馬邊接壤。癸亥正月,涼山出擾,焚掠邊地,岡外回龍等處,地方流民雜額沓,邑境靡寧。其時以國事倥傯,更相撫諭,而士民之勇躍赴工者,昕夕不懈,繼而團集堵禦,請兵防守。幸獲貼然無患,而宮制遹觀厥成,則是盤根錯節之時,而堂奧于以妥侑,豈伊人力,抑亦明神實式憑焉,爰縷舉而為之記。

 

題記:

    此據光緒《敘州府志》。周斯才,江蘇上元縣人。由附監生考取譽錄,于嘉慶四年(1799)撥發入川, 嘉慶六年(1801)任馬邊通判。文昌廟,在城內西北營盤山腳下,舊有基址。周斯才任通判重修,于嘉慶八年(1803)建成,并撰文。

 

(楊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